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仁重道远的意思【100句文案摘抄】

仁重道远的意思【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2024-11-25 12:23:29
仁重道远的意思

1、(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3、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4、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5、曾子认为,要想成为士,必须具有两种涵养,即“弘”和“毅”。关于这两个字的解释,“弘”字是“大”的意思,“毅”字是“强而有决”“强而能断”的意思。朱子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曾子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士子(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于天下作为自己的职责,难道还不重大吗?终生奋斗,到死方休,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曾子的这段话约有三层意思:一是胸怀宽广,勉力行仁;二是立志有恒,宁静致远;三是刚毅坚卓,百折不挠。

6、(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7、任重道远:(rènzhòngdàoyuǎn)

8、我们的肩上都扛着任重道远的担子。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0、◆老师请记住,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学生!

11、(○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仁重道远的意思】(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3、(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4、意思: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读音:rènzhòngdàoyuǎn出自:先秦·孔子《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例句:青年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任重道远。

15、(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16、弘,训为大,可理解为格局大。格局大需有两个要素支撑,第一个要素是志,第二个要素是能力。没有大志,就撑不起格局的骨架,没有能力就没法充实志。因此,“弘”字在此处可引申的意思为:立大志,且尽力增大自己的力量。

17、仁以为己任,你是要把仁德推广到天下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自己做好了不够,你的家族、家庭也要做好。而且你是士人,你上面的大夫,你是他的家臣,那也是你的家。你主君的家要做好。一个国,百里之地,就是国,你的诸侯国要做好。然后整个天下都是你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儒家的这种风骨。为什么后来顾炎武会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我们儒家的精神,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天下的一分子,一个士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叫布仁义于四海,所以能不说任重道远吗?

18、o注:“弘,大也。毅,強而能斷也。”

19、(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1、(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2、弘,有耐意。如有一行之善,便道我善了,更不要进;能些小好事,便以为只如此足矣,更不向前去,皆是不弘之故。如此其小,安能担当得重任!

23、(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24、(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5、(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6、(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27、未来,意即将来,从现在往后的时间。

28、(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29、(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30、(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31、任重道远(rènzhòngdàoyuǎn)

32、等于提出来,前一章告诉你,作为一个君子,你要德才兼备。这一章,就是很具体的,你的才是什么样呢?又要宽广要弘,这个弘本身,也是大,没有边际的,无边无际的。所以你想说:我学了一点很可以了,我很能了,对吧?我不需要再去求教了。那是不行的,你要弘,你做到弘了,自然而然的就像颜回一样,你就能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因为你是弘的,你是宽广的。

33、(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理屈词穷

34、(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35、(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36、读音:rènzhòngdàoyuǎn

37、(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8、第承教化之责,张载所谓为天地立心。孟子转述伊尹之言说:“天之生斯民也,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他继而评说道:“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內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孟子.万章下》

39、(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女:同“汝”,你。

40、【仁重道远的意思】士,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我们延伸成翻译成的读书人,还有一种它是指一个特定的阶级。在古代,最上一层是王,在秦朝之前没有皇帝,秦始皇他自称始皇帝,在周朝那就是王,对吧?周王室叫王,王下面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些诸侯,这些有爵位,有自己封国的。一个小国家,国家下面再有一个一个的大夫。大夫再往下,就是一个个的士。我们前面也讲过,士阶级,它等于就是统治阶级的最下面这一层,再往下就是庶民了,老百姓了。反过来讲,它也就是平凡人中最高级的一层,再往上就是贵族了。士大夫,大夫就已经是贵族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其实还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回头讲到的时候再说。

41、(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42、例句:青年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任重道远。扩展资料近义词:

43、(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4、(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45、(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6、毅:强而能忍。朱子《论语集注》云:“毅,强忍也。”

47、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因为他所负的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路程难道不遥远吗?”

48、(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49、(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0、示例:他表示自己会全力以赴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好像没有引申义的。。意思;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造句;对于中国这个尚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国度来说,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更是任重道远。任重道远

51、(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52、任重道远,路程很远。词语解释: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先秦·孔子《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曾子说:“有特殊社会地位以及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使命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爱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53、青年人肩负着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的重担,任重道远。

54、(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5、而所谓增大自己的力量,指三个方面,一是增强身体上的力量,二是增强才智上的力量,三是增加品德上的力量。

56、(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

57、(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58、侃侃訚訚(yín)

59、(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0、(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61、(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62、(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63、(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64、而这个重远一定要落实的行上,这也是曾子之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朱子也非常强调这一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着,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65、(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6、(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67、(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68、(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69、(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0、(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71、引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

72、(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73、(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74、例句:以他的能力与毅力,必能负重致远,为公司创造新契机。

75、马:很好。这一章其实它的含义跟上一章是紧接着的,是连着的。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实也都是士人的责任。

76、(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77、(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78、(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79、o正義曰:《爾雅釋詁》:“弘,大也。毅,勝也。”《說文》:“毅,有決也。”

80、(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81、(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82、(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83、(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84、(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85、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尽全力。

86、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有时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这句话出自《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要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是很远的。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87、(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88、(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89、(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90、(论语晨读)第834天孔曆二千五百六十八年夏曆丁酉年五月初一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91、而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则是与道合死而无憾的。他是自然而然地放下,已找到自己真正的皈依处,溶入一体世界。他所体证的“死”是那么淡然从容。孔子又云:“未知生,焉知死?”他是活明白的人,亲证了死生一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宇宙大自然只有变化变异,没有生死。

92、(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93、“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4、责任重大是说不管你是否喜欢或分内事都要担负起责任。任重而道远则是路途遥远要经过很长奋斗努力。都肩上有责任可以说一件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95、(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96、(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9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8、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體而力行之,可謂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謂遠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則無規矩而難立;毅而不弘,則隘陋而無以居之。」又曰「弘大剛毅,然後能勝重任而遠到。

9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0、(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