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想到张继,你会轻轻吟诵一首诗——
2、生:渔火想在黑暗中发光的星星一样,就在江面上。
3、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4、“羁旅”: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5、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6、师:(板书:钟声)什么时候的钟声?
7、师:对,顾瑛,他写过一首诗,在他的诗中又写到了寒山寺的钟声。谁读一读?
8、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9、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10、(生齐读)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
11、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去了,偶尔听到几声乌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松江岸边枫树下,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渔夫们和衣而眠。生活的愁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他们进入睡乡时,瑟瑟的秋风掠过,有没有惊醒他们,打断梦中的香甜?从不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深沉的夜半钟声。枫桥江边的码头,又迎来了趁夜而来的客船。
12、寒山寺的钟声从古代响到现代,足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去除了烦恼,有多少人增长了智慧,也不知有多少人登上了菩提大道。
13、(大屏幕出示)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扰客眠。——(元)顾瑛《泊阊门》
14、《枫桥夜泊》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一首七言绝句。
15、赏析品味,体会意境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16、生:还是寒山寺的钟声。
17、师: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连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息息相关。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18、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至邮箱xxyw@txlexue.com。
19、师:用诗中的一个词说,看到了——
20、对比:在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21、【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师:孩子们,有了这首诗作为精神的底子,我想,你以后再去看枫桥,再去听寒山寺的钟声,你心里将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22、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23、师:来,把自己的感觉带进去,我们再来读一读。
24、师:大家看,在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之间,诗人看到了凋零的、瑟瑟的江枫,看到了点点的渔火。你想一想,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感到什么呢?
25、一人之言,不必认真,欢迎指点!
26、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27、随着音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28、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29、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30、你再自己读一读,你感觉到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板书“景”)
31、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32、所以,他愁啊,他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在船头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师生合作读
33、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质疑道——(齐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4、用我们现在的话语来说,就是:
35、师:所以两百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到——
36、(大屏幕出示)枫桥夜泊(唐)张继
37、小学诵读(xxsd100)
38、于是各处的旅游景点相继出现了园中园这样的怪象,那些名人坐过的凳子、用过的梳子、洗过澡的池子,有影迹没影迹的统统被圈起来另外卖票收费,还大言不惭地立出招牌,此处系××××之处,忽然之间,身价百倍。
39、师:好极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整首诗。生:(齐读诗歌)
40、枫桥夜泊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41、①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生说
42、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停船苏州城外的枫桥。那是一个多么冷落凄清的夜晚呀!一弯残月刚刚落下西天,栖宿在树上的乌鸦就呱呱地啼叫起来。长夜难尽,霜华更浓,天地似乎都被严霜凝结了。寒气侵入船舱,辗转难眠的诗人更感到孤寒难忍。他扯了扯薄薄的被子,掉头看看舱外,透过茫茫夜气,看到了江岸边隐隐约约的枫树,渔船上闪闪点点的灯火。在这异乡客地,只有这江枫和渔火伴着他渡过寂寞而又漫长的秋夜!这时,不远的寒山寺传来了“嘡”、“嘡”、“嘡”的钟声。钟声回荡在寂静的夜空,显得特别清冷沉重,一声声、一下下,撞击着诗人的心,回响在读者的心头,经久不绝。
43、赐稿邮箱:395831962@qq.com
44、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眠的,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出示课件)——
45、生:(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夜半钟声扰客眠。
46、你失眠过吗?什么情况下失眠的?
47、师:也不会!那么,为什么你读《枫桥夜泊》却有这样的感觉呢?
48、师:体会什么味道不一样?
49、描写思乡之情的诗词歌赋很多,这首《枫桥夜泊》能够拔得头筹多亏了张继在写诗时有真情实感。张继是襄阳人,他坐船返回家乡,苏州是必经之路。他途经这里的时候忽然失眠,忍不住狂热思念家乡,于是就诞生了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著名作品。苏州不是张继的家,他返乡途中一路上能看见有家乡印记的景物太多太多,当这些景物在心中挥散不去的时候,写诗的灵感就迸发出来。
50、我只知道这首带点古色古香味道的爱情经典歌曲太优美了,能触动我们每个人感情深处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一种情,一种难以忘怀的情,经过许多年以后的风雨漂零,仍旧埋藏在心底,炽热不变,忠贞不渝。
51、总之,是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典定了寒山寺在历史上的地位,严格圈定了寒山寺在中国苏州版图上的几何坐标。争议归争议,也缘于此,那些准备争抢寒山寺地名和寒山子他老人家人名的人只好知难而退,偃旗息鼓了。在这点上,张继功不可没。寒山寺僧众应该感谢张继,苏州人民应该感谢张继。
52、师:(擦去“霜满天”)瑟瑟的江枫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看得清吗?
53、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54、生:(齐读李白的诗句)
55、师: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地方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请大家静读《枫桥夜泊》。
56、师:没错,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再变一变“十年”变成“百年”,百年不到枫桥寺——
57、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58、师:只有“对”(圈出“对”)这个凄清的夜晚,这个愁闷的夜晚,和张继相对的只有——
59、【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心情。
60、那天晚上,他的妻子在吗?孩子在吗?朋友在吗?一个人漂泊在外在愁什么?
61、师:请坐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62、师:但是,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
63、黑: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怎能不黑呢?
64、“霜满天”(板书)给“霜”组词吗?“秋处露秋寒霜降”霜只有在寒冷的季节里才会出现,说明此时天气已经很冷了。李白有句诗“床前明月光——生:(接答)疑是地上。”从诗中看出霜(出示)霜应该是覆盖在——地上的,张继怎么会感到满天都是寒霜?说明什么呢?
65、生:(随着音乐,想象写话)
66、张继的具体生卒年,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比较确定的他曾经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而且他和刘长卿是好朋友,两个人诗歌唱和,多有往来,想来年龄与刘长卿大概也差不多,而张志和和韦应物的年龄大概是差不多对应的。
67、生:(默读,圈点批注)
68、孩子们,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
69、师:(指着板书)看黑板。因为愁眠,诗人看月落、看江枫、看渔火,却是愁上加愁;因为愁眠,诗人听乌啼、听钟声、感霜气,那是冷上加冷。而所有的这一切的景物,诗人却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字就是——
70、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71、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72、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73、我想,学了《枫桥夜泊》,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74、生:看到恐怖的场面,晚上吓的睡不着觉。
75、师:没错,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所以陈小奇写到——(生齐读)
76、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如,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还是没有真正触摸到诗人那颗忧愁的心,与作者共鸣的目的,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一直在努力。
77、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78、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79、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80、师:为什么“对”字更能显现他的愁呢?(有部分同学举手)
81、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8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3、师:你认为是一种视觉的错觉?谁还说说?
84、通过吟咏,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5、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表达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86、师:读得好!字字有诗意。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87、师:(随着音乐,高声朗诵)姑苏城外寒山寺——
88、唐朝天宝十二年,张继考取了进士。天宝十四年一月,暴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当时江南一带政局要稳定一些,一些文人学士纷纷逃往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就是其中一员。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把船停在了苏州城的枫桥边上。在这江南水乡的秋夜里,作者看到当地幽美的景色,凄清的景色引发了诗人羁旅的愁绪。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意境清悠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其诗如下:
89、生:(随着音乐,低声齐读)夜半钟声到客船。
90、gūsūchéngwàihánshānsì
91、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祝愿道——(齐读)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92、生:(齐读张九龄的诗句)
93、(生齐读)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
94、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95、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
96、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
97、老师也失眠过,晚上睡觉时当我们某种情绪特别强烈时就容易失眠。
98、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
99、《枫桥夜泊》通过写江南夜景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100、为什么又要写乌啼、钟声,岂不吵吗?(以动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