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虞美人 李煜古诗【33句精选】

虞美人 李煜古诗【33句精选】

时间:2022-10-18 15:27:45

1、铭感五内的真情流露,实则是对故国的怀念,胸中所有愁与悔恨的情感如山岩内的岩浆激烈的汹涌澎湃、终于用流传千古的绝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拼音;虞美人yúměirén;—李煜(lǐyù);春花秋月何时了?(chūnhuāqiūyuèhéshíliǎo);往事知多少。(wǎngshìzhīduōshǎo);小楼昨夜又东风,(xiǎolóuzuóyèyòudōngfēng);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gùguóbúkānhuíshǒuyuèmíngzhōng);雕栏玉砌应犹在,(diāolányùqìyīngyóuzài);只是朱颜改。(zhīshìzhūyángǎi);问君能有几多愁?(wènjūnnéngyǒujǐduōchóu);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qiàsìyījiāngchūnshuǐxiàngdōngliú)

3、人间四月天,中秋月圆夜,岁月变化、今昔何夕?已是阶下囚的李后主因此境而引起往事伤情。一一往事不堪回首,一一金陵的宫中,雕栏玉砌依然如故,只是伴我的宫女朱颜己失。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5、千杯痛苦方饮,尤落得、铸词如镝。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李煜的虞美人不属于诗,而是属于词,以其词风来说,属于婉约词。全词内容如下:

8、纵观整词、清丽哀怨中,尽显雄浑。

9、虞美人是李煜词作品的颠峰之作。也是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感慨最深的最后一首词,真的成了绝句!

10、王国维大师评价词的标准有三条:一,感情深挚、二,境界清朗、三,语言通畅。而王氏认为李后主三条皆中。词至后主已是所有词的最工者。而虞美人这阙词,通过今昔强烈境遇的变化、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

1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12、洒泪经年,尝辱今朝,愧羞当日。

13、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1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6、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7、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18、失国后,何处江南,感慨烟波亦忧戚。

19、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2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1、雨霖铃李煜风流成忆,纵情唯一,可叹曾历。

22、李煜虞美人的中心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24、不是。诗有绝句和律诗,题目和诗句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所以除非你写的诗与虞美人有关,否则不可以用《虞美人》作为诗名。

25、文思化作伤心笔,写酸甜、泣血留宣尺。

26、《虞美人》是宋词词牌名。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词牌只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作词只要遵循词牌的格式就行,内容可以与词牌无关。

2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8、春光犬马声色,沉迷享乐,缠绵裙膝。

2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0、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31、岂料秋霜骤下,怅然别宫室。

32、逝与诞、还可重逢,只是阴阳隔。

3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整首词表达的都是国破家亡被俘虏后的离愁别绪,浓厚的忧愁浸透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