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蝉张乔〔唐代〕
2、垂緌(rui二声)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3、虞世南〔唐代〕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蝉虞世南(yúshìnán)chuíruíyǐnqīnɡlù,liúxiǎnɡchūshūtónɡ。
6、jūgāoshēngzìyuǎn,fēishìjièqiūfēng。
7、流响出疏桐。
8、居高声自远,
9、全诗托物比兴,诗人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形象完整丰满,韵味含蓄深长,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
10、[唐]虞世南
1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2、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13、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14、垂緌饮清露,
15、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jūɡāoshēnɡzìyuǎn,fēishìjièqiūfēn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6、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7、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全诗为: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8、jūgāoshēngzìyuǎn
19、《蝉》虞世南
20、这是通假字藉的意思就是借,谐音通假,所以读jie通假“借”,凭借的意思
21、chuíruíyǐnqīnglù,liúxiǎngchūshūtóng。
22、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23、《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2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5、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26、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27、李白没有蝉的古诗,蝉是虞世南诗作。
28、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29、fēishìjièqiūfēng
30、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31、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32、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33、chuíruíyǐnqīnglù
34、liúxiǎngchūshūtóng
35、非是藉秋风。
36、緌(ruí)虞世南《蝉》中“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其中垂緌本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诗句中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