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古诗词元日王安石优选好句47句

古诗词元日王安石优选好句47句

时间:2024-11-24 07:20:49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写了春节的放鞭炮、饮屠苏酒、更换桃符的习俗。

3、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有一年除夕晚上窜到一个村子里一下吃掉了近乎一村子的人。有一对身穿红衣的新婚夫妻和几个在院子里烧竹子的小孩儿安然无恙。由此人们知道年怕红、怕光、怕响声。于是每到年末岁首,人们都会贴红纸,穿红袍放爆竹。这样年就不敢再来了,慢慢的的过年贴春联儿、放鞭炮就成了一种习俗。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6、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7、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8、诗意:表达了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9、原文如下:元日

10、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11、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12、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13、王安石写元日的背景

1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15、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至1086年5月21日),生于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王安石先后在扬州、鄞县、舒州任职,政绩斐然。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由于保守派的反对,他于1074年被免职。一年后,宋神宗又开始任用他,却又一次罢相,他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执政,新法被废除。他因心中气结在钟山(今江苏南京)病逝。

16、元日指的是中国的春节这一传统节日,通过描写春节放鞭炮、饮酒、换桃符等习俗,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氛围,表达作者对新年的期盼与积极欢快的人生态度。

17、元日指春节,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18、创作背景:

19、爆竹声中一岁除,

20、创作背景: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21、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3、宋代《元日》一诗展现了北宋人民幸福生活的典型场景。《元日》中所表现的幸福、祥和的生活场景,显示了当时革新的重要性,也显示了革除现行弊端、贯彻新法的坚定信念,以及充满希望的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折射出王安石踌躇满志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王安石对改革创新政治思想的强烈感情,充满了喜乐祥和的精神风貌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

24、不同地区有不同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25、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6、诗意如下:

27、王安石·《元日》的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8、扩展资料:

29、《元日》王安石

30、元日指的是正月初一。这一天的习俗是放鞭炮、喝酒、换桃符。古代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下两位门神的名字,挂在门两边儿,辟邪消灾,每年正月初一要换新符。

31、元日(宋代)王安石

32、《元日》

33、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4、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5、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36、宋代:王安石

37、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8、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39、《元日》是由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意思是在一声声鞭炮声中,就告别了旧的一年,在春风的吹拂下喝着屠苏酒,感觉到阵阵暖意,千家万户都被阳光照耀着,大家都忙着把去年旧的桃符换下来,挂上新的桃符。

40、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41、作者简介

42、元日解释

4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4、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45、【宋】王安石

46、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7、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