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莲曲(其二)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赞美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3、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
4、花:开花,用作动词
5、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6、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7、这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站在朱雀桥上,凭吊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但是转眼之间,现在的朱雀桥荒草丛生,各种荒凉数也数不清楚,并且感古伤今。
8、《石头城》以山不变、潮不变、月不变,反衬城邑之变,抒发江山依旧而豪华不再的慨叹。情调悲壮,气势莽苍,境界阔大。
9、是乌衣巷口夕阳斜吧,出自刘禹锡《乌衣巷》
10、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11、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12、王谢:王导,谢安等东晋的名相。
13、《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
14、唐代·刘禹锡
15、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
16、创作背景: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17、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18、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前王、谢两大豪门贵族已经不在了。
1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2、乌衣巷刘禹锡〔唐代〕
23、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24、·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
25、《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26、旧时王谢堂前燕,
27、刘禹锡在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时,有人拿《金陵五题》给他看。刘禹锡没有到过金陵(今南京),但他听到过别人游历金陵的见闻,自己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和了五首,也称《金陵五题》。他的和作大大超过原唱(被别人和的原诗),白居易极为称赏。
28、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29、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30、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谢家族人才辈出,他们居住的这条古巷,还有“王家书法谢家诗”的风采。王羲之与另外两位大书法家王献之、王洵,书法成就登峰造极。
31、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乱开着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上。
32、【赏析】
33、三国时,吴国曾在这里驻军设防,兵士都穿乌衣,因而得名。东晋时这里成了宰相王导、谢安等官僚大地主的住宅。扩展资料:
34、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5、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草野花,乌衣巷口的断壁残垣被夕阳西下斜照着。东晋时期王导谢安家里的堂前燕现如今已经飞到了寻常老百姓家里了。
36、刘禹锡的感慨源自这条古巷曾居住的王、谢两个显赫的宰相家族:一是王导,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另一位是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符秦百万大军。
37、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
38、这首诗其实一方面表现了今昔的沧桑巨变,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隐含着对豪门王族的嘲讽与警告。但是整首诗是以景写情,全首诗都是在写景,但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以小见大的方法表现出刘禹锡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全诗对仗工整,善于运用对比、反衬、以小写大的手法,虽然是简单的一首诗,但是却蕴含着大大的智慧。
39、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40、他的事业失败了,但终其一生,他不曾低下高傲的头颅向权贵妥协,他一次又一次轻蔑地讽刺敌人。最重要的是,即使身处再大的困境,他胸中的火焰从没熄灭过。
41、从前在王、谢贵族的高楼大厦中筑巢的燕子,现在已经飞入平常的百姓家。
42、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43、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44、《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出自《全唐诗》。
45、乌衣巷名贯古今,不仅因为王导、谢安居住在这里,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朓”也住在这里,还因为王谢两户大家族,在这里居住了三百年,出现了一批对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历朝历代都有两大家族的人物参与重要政治事件,对历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46、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47、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48、原文:《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49、刘禹锡:石头城
50、唐·王昌龄
51、谈不上讽刺,是对世事变迁,繁华无常的感慨。
5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53、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后两句暗含对王谢豪门的嘲讽之意。
54、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5、·目前这里是一条狭窄的小街,两侧的铺面房为民间工艺品店。
56、赏析:《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57、·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
58、唐刘禹锡
59、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60、刘禹锡的诗作中的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61、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62、首先,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在朱雀桥边,长满了各种野草,小花显得不尽荒凉,在乌衣巷的巷口断壁残垣更是夕阳斜照”后两句写的是“旧时(东晋时期)的王导谢安两家堂前的燕子,现在却都筑巢在平常的百姓人家”。
63、《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
64、朱雀桥边野草花,
65、《金陵五题》依次是:《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咏的都是金陵的古迹。同一主题的几首诗,我们今天称组诗,古人则称“连章”。章就是篇。
66、飞入寻常百姓家。
67、不是晏殊,是刘禹锡写的乌衣巷
68、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69、是的,刘禹锡怼天怼地,不屈不挠地讥讽权贵,绝不是因为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他清楚地知道,所谓的功名利禄,所谓的衮衮诸公,在无情的时间面前还不是转瞬即逝,在历史的长河里连一个浪花都翻不起。沧海桑田以后,当年的权贵们早已无人记得,我们还能记起他的诗句。不仅仅如此,我们更记得有过这样一个人,他曾满怀雄心壮志,想要改变黑暗的现实,想要为民谋福利,想要一展宏图。
70、有,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