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一年级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大全124句

一年级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大全124句

时间:2024-11-20 19:23:10

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2、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宋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5、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6、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7、《渌水曲》唐李白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12、《子夜吴歌·夏歌》唐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3、五、《江雪》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5、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1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唐朱淑真《初夏》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21、作者:唐代王维

22、是的。《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了初夏河塘的动人情景。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5、诗中夏:

26、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2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8、《春日》朱熹

2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0、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31、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3、唐白居易《池上早夏》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3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5、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3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3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8、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9、作者:唐代杜甫

4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2、宋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4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4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4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46、诗中冬:

4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4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1、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52、一、《春夜喜雨》

53、作者:唐代柳宗元

54、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5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6、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57、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9、诗中春:

60、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1、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62、四年级书中描写夏天的诗句有1..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唐代:高适2.昭应官舍书事唐代:王建3.道林寺居寄岳麓禅师二首唐代:齐己4.念奴娇宋代:刘镇5.天净沙·夏元代: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63、《采莲曲》唐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64、唐李白《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65、诗中秋:

66、《池上》作者: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2、《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6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8、宋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69、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70、三、《初夏绝句》

71、《西施/咏苎萝山》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供参考。

72、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73、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74、二、《钱塘湖春行》

7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6、《折荷有赠》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7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78、《初夏绝句》宋·陆游

7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1、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8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84、《咏柳》贺知章

8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86、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8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8、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8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90、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91、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9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3、南宋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94、(宋·杨万里)

95、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9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97、《夏日游晖上人房》

98、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99、《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100、《忆江南》白居易

10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初夏绝句宋·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红紫:泛指各色花朵。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初夏睡起(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初夏游张园(戴敏)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103、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104、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10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6、四、《山居秋暝》

10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08、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109、作者:宋代陆游

110、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111、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112、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1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14、唐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5、作者:唐代白居易

1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7、宋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18、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119、【唐】陈子昂。

12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122、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12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24、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