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庐山高哉,几万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冲撞。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望远兮,上摩青苍以霭,下压后土之鸿庞。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石磴窥空欲。千崖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霜洒石……
2、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3、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4、白茅为屋宇编荆,数处阶墀石叠成。
5、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6、瑞利散射又叫分子散射。波长越短的光线被空气分子散射的效果越强,而阳光中波长中最短的是蓝光(太阳光里的紫光极少),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事实上天气好的时候看远处的山,都带一层蓝紫色。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肉眼实际感受到的蓝色是偏紫的,或者就是紫色。
7、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8、第一句指庐山高得跟天山的星斗都连在一起了。突出庐山山峰之高正好呼应后面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落差。
9、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10、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11、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12、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13、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14、登鹳雀楼主要描写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表达作者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望庐山瀑布主要描写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登鹳雀楼:登鹳雀楼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表达了作者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
15、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16、物情有诡激,坤元曷纷矫。
17、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京都危在旦夕。面临灾难,唐玄宗惶恐不安,奔逃到川蜀。李白当时正在安徽、越中一带避难,尽管他深知朝廷腐败不堪,但也没想到会崩溃得如此之快。当唐玄宗逃亡蜀中的消息传到李白耳中后,他带着失望继续向南奔逃,带着宗氏夫人又一次来到了适合休憩疗养、能为他抚慰心灵的庐山隐居。
18、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19、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孙鲂《湖上望庐山》此处,把云藏一半,写的是云,实际是雾绕、笼罩的景象。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庐山诗》中首联。其他就是主要写瀑布的啦~~
20、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21、面对大专家,我们也要有勇气说不,我们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是学舌的鹦鹉。
22、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23、另一首《望庐山五老峰》虽不比《望庐山瀑布》的知名度高,但也极有神韵。“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五老峰是庐山最高峰之也是庐山知名景点之因远眺山峰形状像五位老人并肩席坐而得名。正因为五老峰奇形怪状,容易使人产生想象,这对于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李白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发挥想象的机会。特别是“青天削出金芙蓉”一句,让人不禁要问,青翠葱茏的五老峰怎么会有“金芙蓉”呢?原来,当夕阳西下,只要站在五老峰东南,纵眼眺望,落日的余晖照在五老峰上,众峰突兀,仿佛一朵巨大的金色芙蓉,在天空下尽情绽放。
24、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25、到了道教氛围浓厚的唐代,更多的求道之士在庐山筑庐栖隐,甚至还有不少女道士。天宝年间,在庐山五老峰旁的屏风叠,住着两位女真人,一位是在屏风叠北咏真洞天里修行的蔡寻真,另一位是在屏风叠南修行的李腾空。李腾空在唐代拥有盛名,因为她的父亲就是声名狼藉的奸相李林甫。但是李腾空的名声比其父要好很多,也许正是因为她很早就离家修行的缘故吧。
26、这首诗把庐山拟人化了,写出了庐山对苏东坡的那种亲近感。其实这是苏东坡把自己的情感赋予了庐山,反而凸显了苏东坡对于庐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7、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28、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29、【描写庐山的古诗】于是苏东坡又写下了第2首古诗,《初入庐山三首其二》:“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30、其实,李白也是一位旅行家,按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资深“驴友”。他畅游了中国的名山大川,对庐山的壮丽景色情有独钟。庐山的丹岩翠壑,风云变幻,令李白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他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31、此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一般都因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而发悲秋之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诗中称“秋兴逸”,刘禹锡说“胜春朝”。此诗表现清爽的心境,也是一种逸兴。
32、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33、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
34、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35、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36、尚喜东林寻旧社,月明清露湿芙蕖。
37、但恐出山去,人问种不生。
38、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39、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40、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4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42、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43、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44、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45、对犹青熨眼,到必冷凝魂。
46、钱珝这首诗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只是描写了庐山普通的风景,还有寻常之物,可是他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庐山,无疑是表达出庐山的雄伟,还有烟雨朦胧下不一样的庐山,所以这首诗与李白和苏轼的都不太一样,从细腻下入手,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庐山最神秘的部分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也就让这首诗有了一种不一样的美,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好像就站在庐山脚下仰望。
47、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拂匡庐。
48、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4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0、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51、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53、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
54、《忆李十二白读书匡山》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55、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56、鼠惊樵客缘苍壁,猿戏山头撼紫柽。
57、【描写庐山的古诗】庐山,位于江西九江市南侧,毗(pí)邻长江和鄱阳湖,风景秀美,自古就是名山。香炉峰是庐山的一个景点,因为这个山峰顶上经常水汽弥漫,如同点香一样云雾缭绕,所以得名。
58、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59、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
60、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61、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62、要说写庐山最有名的诗,苏轼的《题西林壁》肯定算得上一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千百年来,传诵不休。苏轼于元丰七年来庐山,写峰岭瀑泉以咏风貌景物,游寺观结交高僧名道,绍圣元年再过庐山。另还题咏庐山物产、庐山历史人物,与庐山有关的唱和诗、赠行诗也时有所用。
63、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64、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65、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66、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43岁的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九江)司马。由于对庐山风光非常留恋,他在庐山亲自设计建造了庐山草堂,作为谪官后的居所。他在庐山留下了几十首诗词,并写下了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庐山草堂记》,此文还诞生了庐山著名的宣传语——“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67、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68、同样在这一天,有人给苏东坡看了一本叫《庐山记》的文章。苏东坡发现里面提到了李白和徐凝写的庐山诗,于是心有感触,写下了第4首古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69、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70、但如果说徐凝的诗是“恶诗”,真的有点冤枉徐凝了。至少在形象上来说,这首诗描写了瀑布的动态美,描写了瀑布的声音与颜色,可以说描摹准确。特别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两句,写庐山瀑布也是生动明白,画面感十足。
7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2、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73、深岩伏化迹、穹岫闷长灵。
74、望庐山瀑布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5、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
76、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了下来。
77、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
78、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
79、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80、乾元二年(759)春,关中地区遭遇大规模旱情,朝廷颁布了一条特赦令: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获赦的李白,立即欢喜而归,在白帝城,他乘舟顺流而下,写下著名的《朝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李白无比兴奋,笔下满是意气风发,依稀之间,他仍是从前鲜衣怒马的少年。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81、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82、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
83、仍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84、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85、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86、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87、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88、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89、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心无天游室不空,六凿相攘妇争席。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往者一空还者失,此身正在无还间。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90、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91、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
92、万丈岩崖折,一道林峦湿。
93、《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年代:唐作者:杜甫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94、于是苏东坡就写下了第1首庐山诗,《初入庐山三首其一》:“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95、三千是个虚数。庐山瀑布规模在现代人眼里并不大。一方面夸张是李白的拿手本领,另一方面,现代人周游世界,见多识广,古人可没有我们这样的条件,去看黄果树和德天瀑布的。
96、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97、每当我们想出外放松心情体验世界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去世界各大名山大川旅游观光,这一点,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古代文人墨客,在游览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年的诗句。这个系列盘点一下唐诗中的山。
9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日照香炉升紫烟,摇看瀑布挂前穿.飞流直下三千尺,仪式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99、由此可以推断:李白看瀑布时确实是日照香炉,太阳照耀的晴朗天气,而且空气洁净,是远眺不是站在瀑布下——他自己也说了,是“遥看”。
100、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