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句古语出自清朝的古籍《格言联璧》,完整的原文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2、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的意思是:“修炼自己,以清心寡欲最为重要。在社会上做事,要以谨慎说话为首先。”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接物类》。
3、《大学》之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须从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内圣的静养开始,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化的传统。
4、出自《格言联璧》,作者金缨,清代学者,浙江山阴人,生平不详。
5、孔子说:“君子慎言”。慎言的重要性和不慎言的危害性,翻开历史或是古人的教导,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6、⑤不懈的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解脱出来。
7、译文:诚实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规律。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8、这句话出清朝金缨的《格言联璧》。一整句话是“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事情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以便去挽救已成败局的事情,必须要格外小心谨慎,好像划着在滩涂上的船,不要且不能稍停一桨。
9、:如今社会上,信用越来越受人关注。而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诚实信用的力量似乎越来越渺小。作为一代青年,必须坚守诚信的阵地,只有用诚信的美酒来酿造生活,才能活出无悔的人性。
10、释义: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穷山距海,也不能限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有如何坚固的防御,他总能到达。精锐之师,也不能阻挡。
11、《大学》里头有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原则。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六岁入小学,十八岁已成为成年人了,便进入大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12、②苦境不馁,乐境不骄。
13、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4、慎言指说话十分小心注意。出自《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5、做人一定要讲诚信,这辈子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赚到了陌生人的信任,久而久之成为了朋友,并一直信任你,支持你,选择你。这是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到的人格魅力,做人穷死不要撒谎难死,不要骗人,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因为别人信任你,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
16、言必信,行必果。———(春秋末期)子路
17、译文:小小的信诚建立大大的信誉。
18、这句话出自《格言联璧》。
19、意思就是说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20、④乐境容易生发祸端,苦境可历练心智。
21、作者介绍: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2、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23、在沉静下来的时候,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以普祛器;与人闭谈的时候,不要论别人的是非短长。
24、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清代)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25、对联解析:
26、⑥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
27、译文:内心里不欺骗自己,外在上也不欺骗别人,即使有时是善意的谎言,却也是欺人。
28、意思是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29、“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30、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出自《格言联璧》。
31、“莫论人非”即不议论他人是非,避免遭人嫌恶。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对人性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知道有缺点、做错才是人生常态,故而会对他人抱以宽容和理解。
32、所谓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课,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问题。这个“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学问,这属于内学,也叫内圣之学。
33、“常思己过”即重视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见不贤而内自省”都是儒家提出的有关自省的名言。
34、这个“王”字,“王者用也”,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不过是职务的不同,其实都是启动心性外用的行为。所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才是一个完成圆满人格的人,也可以叫他是圣人或真人了。
35、意思是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36、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该书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辞之精、其成篇之简,皆萃古今。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
37、意思是说: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受人指责。可见慎言的重要性。
38、《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39、处世,指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语出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40、: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41、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42、《格言联璧》
43、据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44、: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45、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春秋末期)孔子
47、《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48、换句话说,没有明白自己生命根源的心性以前,都是行尸走肉的凡人,也就是假象的人而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在说明“内圣”以后,才可以起大机大用之“外王”。
49、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各有三句话需要了解的,就是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叫“存心养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实际上,这就是生命的大科学。
50、清心指心境恬静,没有挂虑,如:清心修行,清心苦读。
51、译文:自己不诚实的面对自己,就是自欺欺人并且放弃自己的行为,对待别人不诚实,就会丧失道德进而增加别人的怨恨。
52、小信诚则大信立。———(战国)韩非子
53、儒家所谓的圣人,在道家老庄的讲法叫真人,一个人成年以后没有真正修养心性,都是不够成熟的,就不足以称为成年人。以真人这个名称来说,必须要有真正心性的修养,认得那个生命根本。道家所说的真人就是神仙,超乎一般平庸的人了。
54、扩展资料:
55、诚信是金,它可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给众生点亮了一盏永不眠灭的心灯。
56、【写作提示】材料引述了三段话。《格言联璧》侧重于看待苦境和乐境的态度和方式,态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二者的转化方向就不同。李大钊的话则是从劳动的角度来对待苦境和乐境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劳动(努力奋斗、经受磨难、砥砺意志)能够化苦境为乐境。第三幅对联,揭示了唯有“吃苦”方可求得幸福——“苦境终成乐境”的道理。
57、此句出自清代学者金兰生先生《格言联璧》:“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58、③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59、明朝时期由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菜根谭》一书中有文:“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60、修己,指自我修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於修己者与!”
61、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62、意思是说,人要生存,有才能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成功,就是命运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修身。
6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战国)孟子
64、这种严于自省、宽于待人的观念,是儒家修养的重要方法。
65、①苦境乐境,都是心境的投影,和世界无关,和别人无关,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
66、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胆做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