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所属行业来看,垄断行业国企不在政策鼓励范围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人才依赖度越大、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适合做员工持股,比如科技行业、服务行业等。
2、这种本质并不属于员工持股的范畴。
3、要买入公司股份成为股东,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惊醒了解。比如它的资产多少、负债多少、账上有多少现金,一年收入和利润有多少。三、两种常见值得警惕情况1、打着引入合伙人的名义,让人交钱入股,并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下线。
4、这类特殊约定或安排比较容易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因此需确保:
5、员工持股需要满足公司规定的员工持股条件,并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将账户及资金提供给公司。
6、在改制前、有限公司阶段或者改制后、股份有限公司阶段,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能在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之时同时做。
7、需要根据上市主体的本身实际情况,例如实际控制人情况、股本结构、行业特点、员工意愿等,进行统筹安排,要有灵活性,实务上没有成规。
8、无论通过受让旧股还是通过增资控股获得新增股份,需要确保员工持股权益清晰明确,资金来源合法、股权转让款、出资款实际到位。
9、如果是A股,从规范公司经营到递交材料、到证监会批准放行、再到挂牌,是很费时间的,即使现在IPO加速,也不是随随便便想上就上。
10、(1)持股员工均知悉协议或约定的目的和内容,签署协议是自愿的,各方意思表示真实;
11、针对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这家企业是去什么地方上市。
12、从盈利水平来看,企业需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能够产生分红或者有上市预期的情况下再实施员工持股。企业每年分红预期要基本能覆盖员工持股的资金成本。从国企改革角度,虽然鼓励盈利能力下降或者亏损的企业通过员工持股改善经营情况,但是在本轮员工持股的政策中,因为在股权购买价格上对员工没有折扣,坚持同股同权,而员工的资金承受能力和资本方是不可比的。因此,对于盈利水平一般的企业,建议员工持股的范围要相对控制,不宜涉及面过广。
13、(2)协议或约定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强制性规定;
14、上市前对员工发行原始股,对上市计划没有任何影响。对员工发行原始股其作用激励技术人员及管理层员工,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上市前实施员工持股,注意事项:
15、从资产规模来看,重资产企业不适宜直接开展员工持股,员工出资压力过大,未来收益风险也大。需要进行资产与经营权的分离,再考虑员工持股。具体实施方法后文将详细论述。
16、(4)员工离职后的购回安排,不影响上市主体未来股权结构的确定性,不影响实际控制人的控制地位。二、员工持股计划购买价值的判断1、首先你自己得对公司有个了解,判断公司业务好不好、发展前景大不大,这是购买公司股票的基本前提。
17、说明年就要上市,现在让员工占便宜,低价可以入股。
18、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独资企业除非是科技型企业,否则不在政策鼓励范围内。混合所有制企业无论是否是科技型企业,都可选择员工持股政策开展实股类激励;初创企业需满足政策要求可实施员工持股。如果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则可优先选择限制性股票和股权期权模式。
19、具体人员、股权数额的分配是员工持股安排的关键环节,需尽量合理、公平、公开,在实际结果以及分配程序上满足大多数人的心理期望。
20、在员工持股安排中,对其权益变动、持股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具体规定、特别是限制,需要慎重,例如包括员工持股的范围、人数、员工离职后股权的转让以及生效条件等。
21、(3)各方均需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定价原则确定转让价格,确保员工离职后与公司不存在因履行协议而产生任何纠纷和潜在纠纷;
22、上市前后都可以搞员工持股计划。只不过,上市前后公司的规模、实力、员工数量和质量、受监管程度等方面都比上市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上市前后的员工持股计划在激励对象确定、股权激励数量确定、股权价格确定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