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3、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4、文:菁茵
5、用父亲的话说:面条吃着对胃。在饮食方面,我和父亲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喜甜食,不喜干货,也不爱逢年过节时的稀罕物,像端午的凉糕、腊月的腊八粥、中秋的月饼、过年时的炸油糕……虽然母亲和哥哥姐姐们总是满怀期待,但我和父亲几乎不尝一口。
6、在浩如繁星的历史人物中,北宋的苏易简并不出众。我记住了他,只是因为读到过他和宋太宗的一段轶事。当时,宋太宗问他:食品称珍,何物为最?苏易简说:物无定味,适口者珍。
7、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8、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形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9、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0、当年,在青城读书时,有一男生曾经对我有意。四年中,我们并未说过几句话,他老实得近乎木讷,而我也腼腆得顿辄脸红。他曾写过长长的情书,被我投到了火炉里。
11、直至毕业我回到了家,他来信还在征询我的意见,说他能将我留到青城。我再次坚定地回绝了他。有同学曾问我:可以留青城,多好的机会,为什么不考虑考虑?我淡淡一笑:他与我不合适,我对他毫无感觉。
12、想起那年父亲大手术后,元气大伤,血压总是很低,医生告诉我们,要给父亲增加营养。于是我们兄妹几个煞费苦心,总是想着买各种肉汤、营养羹来给父亲吃。可向来不挑食的父亲,术后食欲大降,觉得肉汤太腻,营养羹又太寡,总是吃几口便放下筷子,皱着眉头说没胃口,我们兄妹几个很是着急。
13、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寻觅与选择的过程。只是愚痴的人,常常为了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东西,白白浪费精力与时间。懂得取舍,适时把握,方为智慧的一生。
14、适口的,才是最好的。食物如此,其他亦然。
15、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6、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7、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8、现在,已过了谈情说爱的年龄,小说阅读得少了,开始倾向于一些真实接地气的东西,偶尔也读一些温暖慰藉心灵的书籍,而那些靠渲染色情博取眼球、靠杜撰离奇故事哗众取宠的书,就像是刻意炒作的娱乐绯闻一样,无论多么热销,都让我唯恐避之不及。
19、出宋·文莹《玉壶野史》卷五:“上因问曰:‘食品称珍,何物为最?’易简对曰:‘臣闻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臣止知虀汁为美。
20、读名著的好处在于,你不用花时间去甄选,它给你提供的绝对是健康的营养,即便是关于情爱的描写,也是含蓄而唯美的,像《简爱》、《苔丝》、《茶花女》、《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以及三毛与荷西的故事等等。这些书并没有过于露骨的描写,甚至没有太过于起伏的情节,但那些文字却像藤蔓一样,紧紧吸附缠住你的心,令你欲罢不能。
21、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伴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22、适口者珍,这话说得真好。
23、最终,见了几面后,我主动退出。哥哥嫂嫂们很是不解:这么优秀的后生可不多,你还挑什么?我说:恰恰是因为他的条件太好了,所以我们并不般配。生于农村的我,固执地认为,门当户对的婚姻才会幸福,灰姑娘的故事只存在于童话中。不适合我的感情,我绝不强求,更不会拖泥带水。
24、在读书方面,我也矫情地有着难以入流的精神洁癖,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几乎没触碰过。这倒不是由于我自己思想觉悟多么高,只是相对来说,自己幸运地生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年代。
25、再次征询父亲的意见,他虚弱地说,想吃刀削面。父亲念叨的面条,正是安贞医院附近的刀削面。每份面,不过十几元,术前曾带父亲吃过两回。我赶紧下楼买了一碗回来,那日父亲吃得津津有味,几乎连汤汁都全部喝掉。
26、当时校园内盛行读世界名著,我也被不自觉地影响,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福楼拜、莫泊桑、雨果以及国内的一些文学大师们的作品,都是在那个阶段读的,而且作过详细的笔记。
27、冰心母亲的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和栗子。小的有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冰心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炯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吃。
28、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29、参加工作后,亲戚嫂子曾为我介绍过一个对象,对方的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人长得高高大大,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他的父亲是某局的局长。可是,我和他在一起,总是觉得不自在,他的盛气凌人让我压力很大。
30、朋友,也要讲究对味儿。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主动示好者,就会成为你的朋友。有的人,突然闯了进来,带着炭火一样的热情,令你感动嘘唏不已,就在你准备投李报桃时,却因为莫须有的误会,心生罅隙。从此,又陌如路人。
31、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什么图书馆,能读到的除了课本就是一些类似于故事会的小杂志。1992年,我初中毕业后来到青城,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生涯。
32、学生时代我做的读书笔记
33、学生时代曾做的读书笔记,还有插图呢
34、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朋友,她陪你走过一程,起初亲密无间、如胶似漆,最终渐行渐远又陌如路人。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善于交友的人,从小学到现在,与同学和同事大都淡淡相处,最好的朋友也只是同学或同事中的一员。即便是她们,与我起初也不是一见如故、一拍即合,而是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吸引、慢慢靠近,直至无话不谈、惺惺相惜。
35、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6、适口的,才是最好的。--题记
37、记得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是的,真正的朋友,不论出身,无关年龄,但绝对是人格平等、志趣相投、脾气对味,也许平时的交往并非多么紧密、频繁,甚至平淡如水,但情谊却如酒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醇厚醉人。
38、对于我们来说,最好吃的是家常便饭,那些造价很高、做法繁复的东西,甚至不及一碗面条来得实惠又合味。
39、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