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
2、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3、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活动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4、(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
5、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6、半径6300公里,周长4万公里。
7、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8、只有一个地球,第一部分写了地球美丽而渺小。第二部分写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第三部分是写,目前无法移居,第四部分是我们要精心保第二部分写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第三部分是写,目前无法移居,第四部分是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9、(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10、地球半径大概是6300千米,10000千米相当于5/6地球直径!公里等同于1千米,也就是1000米,一千公里等于一百万米,也就是1000000米。一千公里的距离相当于北京市到江苏省扬州市的公路里程,也相当于上海市到福建省厦门市的公路里程;一千公里,若以我国目前的“复兴号”高铁的每小时350公里的时速,即使中途不停而从起点直接驶到终点,也需要近3个小时。
11、“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12、在两极地区,地球的半径和周长都较短,半径约为六千三百五十三公里,周长约为三万九千九百公里。
13、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14、(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15、计算得地球半径R约6300公里。在当时条件下算得这个数是相当不简单的。这和后来用先进仪器设备测量出的数据相差不是很大。埃拉托色尼的功绩在于首创子午圈弧度测量方法并且最早以估测结果证实“地圆说”。
16、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17、从地球半径为6371.004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2πR可以计算出地球周长为12742.008π
18、如果地球正在向近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确实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也近了6868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更近了。
19、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20、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21、地球半径大概是6300千米,10000千米相当于5/6地球直径!一万千米相当于波音747客机把航速定在1000千米,匀速飞上10小时所飞的航程的距离!中国的南北跨度是5500千米.一万千米就差不多相当于从南到北再从北差不多回到南这样的距离
22、在赤道地区,地球的半径和周长都较长,半径约为六千三百八十一公里,周长约为四万零七十六公里。
23、地球因为自转的离心力影响,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
24、如果非要把早晨和中午的日地距离作以比较的话,有人会认为中午的太阳会更近一些,理由是,早晨太阳从地平线方向照过来,比中午的太阳远了一个地球半径的距离。
25、公元前3世纪,历山大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先应用几何学中圆周上一段弧长S、对应的圆周角△φ同圆半径R的关系,估算了地球半径的长度。
26、一万千米大概飞机上海到美国纽约市路程
27、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8、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29、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004千米。
30、只有一个地球写了五个方面:
3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300多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2、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3、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34、但如果地球正在向远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从地球到太阳也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可是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却远了6868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就更远了。
35、从上面的数据可知,从1月份到7月份,半年的时间里,日地距离变化幅度达到500万千米(1.521亿千米减去1.471亿千米),每天内的变化值为2.7万千米,从早晨到中午大约6小时,为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变化值约为6868千米,这个值已大于地球的半径。
36、地球是渺小的、自然资源有限。
37、(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38、因此到底是中午离太阳近,还是早晨离太阳近,就要看是哪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