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2、地球是我们的家,环保绿色靠大家。
3、扩展资料:
4、积极宣传环保,把环保意识带给千家万户。
5、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
6、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其实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8、能防风固沙。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
9、SHOUCHAOBAO
10、吸收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11、树木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13、让我们一起开始环保吧。
14、减温、加湿。炎炎夏日,躲到树荫底下纳凉,那叫一个爽~
15、防风固沙,涵养水土。不仅能改善水质,还能在丰水期滞洪蓄洪,枯水期调节水源。
16、zhishujie
17、植树造林对环保的作用
18、使水土得到保持。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
19、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
20、手抄报拼音
21、孙中山先生从小就非常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的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22、shouchaobao
23、能减少噪音,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24、ZHISHUJIE
25、孙中山不仅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而且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26、环保生活,有你有我。
27、大写拼音
28、植树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29、能清除完全污染。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
30、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31、第三声第一声第四声
32、第二声第四声第二声
33、减少噪音污染。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
34、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35、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以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的植树造林的功绩。
36、环保吧,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
37、三埋两踩一提苗挖树塘时将表土(浅层土)放成一堆,将心土(深层土)另外放成一堆,不要将表土和心土混放,为以后的栽植服务。树塘挖好后,第一步不是先放树苗,而是先将基肥放在树塘的最下层,然后将心土碾碎,平整、均匀地放在肥料上,这样树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碾碎的心土又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长、扩展舒张的良好条件,这是第一“埋”,埋的是肥料和表土。接着放入树苗。树苗放入后进行第二埋,就是培入心土,在培土到一半时,暂停培土,将树苗稍微向上提一下,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树苗窝根,影响成活和生长。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早日扎须生长。在这一步骤中,提苗和踩实并不矛盾,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有利于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接着进行第三埋,就是将剩下的心土埋入,一直埋到与地面平齐,进行第二次踩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也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被风吹斜。最后将土在树苗根部打成围土堰,注意要打成倒漏斗状,这样可承接雨水和浇的水,使雨水可顺着树根流下,切忌打成覆碗状,使水分散向四周,不能顺树根集中流下。每次浇水后,最好覆上土(仍成倒漏斗状),以防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