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勤学好问的小故事精选83句

勤学好问的小故事精选83句

时间:2024-11-26 22:39:51

1、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故事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2、映雪囊(náng)萤

3、高凤流麦

4、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bai,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5、下帷读书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6、车胤立志苦读,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他就捉些萤火虫放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苦读。

7、孔子不耻下问:

8、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9、凿壁借光

10、“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11、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12、凿壁偷光

13、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14、温舒编蒲,形容勤学的典故。

15、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16、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经》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17、负薪(xīn)挂角

18、负薪读书,形容勤学的典故。

19、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20、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21、馕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

22、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23、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24、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25、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26、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有很多,例如发愤忘食、废寝忘食、分秒必争、焚膏继晷、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夙夜匪懈、夙兴夜寐、无冬无夏等等,下面介绍几个有意思的成语故事。

27、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28、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29、牛角挂书唐李密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30、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31、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32、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33、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34、三,悬梁刺股

3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36、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里就一贫如洗了。

37、战国时期的着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

38、二,负薪(xīn)挂角

39、一,映雪囊(náng)萤

40、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

41、[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42、六、手不释卷

43、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44、三余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45、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昏黄的油灯要亮得多!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封德阳县侯。

46、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47、五,以荻画地

48、[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49、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50、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5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52、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5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54、挟策读书,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55、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56、囊虫映雪

57、囊荧”的典故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孙康的故事。他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却能立志苦读,没有因为读书的条件差就停止学习。

58、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59、以荻画地

60、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61、吃苦后获得成功的名人事例篇一:华罗庚

62、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63、悬梁刺股

64、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6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66、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67、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68、映雪的典故出自晋代孙康。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69、苏秦刺股

70、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71、悬梁刺骨

72、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73、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74、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75、韦编三绝

76、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77、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78、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着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79、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80、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每次和好友刘琨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81、四,凿壁借光

82、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83、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