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唐·杜甫
3、这首诗是杜甫客居成都浣花溪是写的诗文。起句承句通过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几个物象和色彩的描写,刻画春天的生机盎然与色彩斑斓。
4、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5、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
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两兵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10、唐代:杜甫
11、描写早春景象。四句诗描绘四幅图景,分开来如四扇条屏,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万里船”三字意味深长,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12、门泊东吴万里船。
13、转句,合句的千秋雪和万里船看似自然景象,却内含深意:
14、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字面意思是: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简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15、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16、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17、《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18、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0、创作背景:
2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2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3、扩展资料
24、“两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
25、全文是:
26、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诗词之妙莫过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
27、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8、泊:停泊。
29、一行白鹭上青天。
30、西岭:西岭雪山。
31、窗含西岭千秋雪,
32、两个黄鹂鸣翠柳,
33、唐·杜甫
34、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35、【诗释】
36、两只黄鹂鸣翠柳,是盛唐诗人诗圣杜甫的诗句,不是王维的。
37、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8、《绝句》
39、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0、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41、这几句话来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42、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