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唐诗300首古诗内容采莲优选好句75句

唐诗300首古诗内容采莲优选好句75句

时间:2024-11-24 08:53:02

1、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莲”更多解释是“恋”。语境而言,表喻“欢快”、“兴奋”与“忐忑”交织的一种心理状态,亦有时时处处“恋着”的含义。

2、《采莲曲二首》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3、这是一首描写少女们采莲的诗,看似浅易,却韵味悠长。诗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芙蓉向脸两边开”,“芙蓉”即荷花,将少女红润艳丽的脸庞比作荷花并不算新鲜。

4、王昌龄的《采莲曲》这首诗,其家就是一幅深动、美妙的活画图。他把夹杂在翩翩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少女与美丽的大然融为一体,让人到达遐想联翩;美妙仙境的境界,真是匠心独运。

5、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8、采莲曲王昌龄

9、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10、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

11、采莲曲不是唐王之涣所作,是张籍诗作。

12、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13、描述采莲少女

14、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

15、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16、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17、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

18、江南—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一会在莲叶的东边游戏,一会在莲叶的西边游戏,一会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游戏。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唯独喜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从远处闻,越发觉得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19、这首诗采莲活动写得相当细致,从头到尾都是运用叙述和白描手法,如同采莲女一样淡妆浅梳,不假雕饰,表现出一种纯朴明丽的风格,洋溢着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

20、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

21、荷叶与采莲姑娘的罗裙似乎是用同样的布料裁剪出来的一样,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清雅的荷花分相两旁映着姑娘们的笑脸。突然池塘里只剩下花与叶,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她们已经走近了。

22、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任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23、始觉:才知道。

24、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25、芙蓉:指荷花。

26、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

27、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28、释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29、但它又不仅仅是比喻,而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放的荷花中间,看上去仿佛是艳丽的荷花真朝着少女娇美的脸庞开放,二者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大自然最秀丽的一部分。

30、扩展资料:

31、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

3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3、《江南》

34、乱入:杂入、混入。

35、王昌龄的《采莲曲》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36、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37、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38、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

39、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混入杂人。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难以分辨,稍一分神,采莲少女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了。这一句描写了伫立凝望者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变化莫测的惊奇与惆怅。就在惆怅之际,莲塘中飘起了清脆的歌声,方才让人意识到,采莲少女仍然在这片荷塘间。这一细腻的描写,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和诗境的蕴藉。

40、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41、全诗围绕着采莲少女们展开,可诗人却没对少女们进行任何正面描摹,而是始终将她们置于田田荷叶、艳艳荷花间,若隐若现,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读者自己去想象采莲者们的风姿以及她们天真烂漫、朝气蓬勃,其艺术构思十分巧妙,让人读之余味无穷。

42、《江南》这首汉乐府古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的意思是: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

43、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44、采莲曲唐.王昌龄

45、骆宾王没有写过采莲曲,采莲曲是王昌龄,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

46、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47、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8、唐代:王昌龄

49、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

50、两汉:佚名

51、《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52、《采莲曲》的作者不是骆宾王,而是王昌龄。

53、采莲曲中诗人看到了水乡姑娘采莲,听到了歌声,

54、诗人用平白洗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采莲图:初夏时节,荷叶田田,采莲女们提着小竹篮采莲其间,嬉笑放歌。有声有色,整个画面洋溢着青春的欢乐,读之叫人如临其境。

55、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格调清新健康,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以上供参考。

56、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57、“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意思是: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58、《采莲曲》唐.王昌龄

59、闻歌:听到歌声。

60、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61、全诗构思独特,每韵一段,各段之间富有变化,从而展示出从晨出到暮归群体采莲的全部过程。全诗场景多变,情节丰富,令人留连往返,兴味无穷。

62、诗文赏析:

63、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64、注释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65、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

66、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67、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68、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

69、《采莲曲》是乐府的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和采莲女的生活情态。张籍的《采莲曲》正是这样一首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诗篇。

70、这首诗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71、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伙

7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73、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

74、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

75、扩展资料1、《江南》诗词赏析这首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诗中“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2、《江南》作者小传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