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问候语 >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古诗37句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古诗37句

时间:2024-11-24 05:35:28

1、《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可见不是在早上。

3、(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4、是“听说”的意思

5、(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8、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9、不畏:不怕,不惧怕。

10、(6)眼:视线。

11、(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1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3、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14、(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15、(5)缘:因为。

16、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17、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18、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19、登飞来峰

2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1、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22、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23、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24、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2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6、《登飞来峰》的时间是1050年夏,地点是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

27、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8、《登飞来峰》这首古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29、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30、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1、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32、创作背景

33、(7)塔:铁塔。

34、〔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35、(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36、公元1050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做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老家,路过杭州时,写下了这首诗。

37、畏:惧怕。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赏析:《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