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2、“两个黄鹂呜翠柳”出自《绝句》作者是唐代杜甫。
3、(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4、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1、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5、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色,蓬勃的心情。
7、门泊东吴万里船。
8、“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9、(3)泊:停泊。
10、(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1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2、(1)西岭:西岭雪山。
1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14、三、杜甫简介
15、一只黄鹂鸣翠柳,不知道你这句话是不是写的有语病,原文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16、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柳树上鸣叫。
17、两个黄鹂鸣翠柳,
18、二、译文及注释
19、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20、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诗。全文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景语两两相对,各成一联,但又以一贯之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成为一幅绝美的春归图,且呈一派盎然生机。这首诗完整地表达了杜甫当时复杂细微的内心活动及思乡之情。
21、一、全文:
2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3、扩展资料:
24、一行白鹭上青天。
25、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26、窗含西岭千秋雪,
27、整首诗四句话分别写了四个景色:1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婉转鸣啼。2一行白鹭排着一字形队伍向着蔚蓝的晴空空飞去。3望向窗外是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4门外停泊着不远万里从东吴来的船只。
2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9、(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30、具体原文如下:
3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2、(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从六朝开始就有了绝句这种诗的形式,开始是四言绝句,五言绝句,最后有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非常工整,非常当真的诗。杜甫写诗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