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帝城托孤,名为托孤,实为托江山,刘禅仅仅继承了蜀汉皇帝的名号,诸葛亮才是刘备真正属意的实际继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死前的"白帝城托孤",将后主刘禅连同蜀汉江山,一同交付给丞相诸葛亮照管。
2、刘备接连遭遇关羽、张飞遇害以及彝陵之战失败等一系列重大挫折之后,于白帝城病故。
3、《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是这段典故还是有出处的。《三国志》中记载:先主刘备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4、病危之际,刘备对诸葛亮有“心腹之言”:“君才十倍曹巫,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遂有白帝城托孤之说。
5、《三国志.李严传》记载“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所以李严的主要职务是军事统帅。这种孤立格局,与以前江东集团、孙策的孤立格局非常相似。
6、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7、虽然李严是托孤重臣之一,但李严的作用不如诸葛亮大。因为诸葛亮接收孤儿后,回到成都,继续主持朝政,而且无论事情大小,都要由诸葛亮决定。李严离开永安城,离开朝廷。
8、之后诸葛亮得到朝廷批准,有了可以自己开政府,必须自己独立工作的机构。李严不在。李严后来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自己开政府,但被朝廷拒绝了。
9、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10、刘备的这种安排,蜀汉帝国有其特殊性,实际上是一个必须深思的办法。
11、——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2、历史上刘备孤高,不仅诸葛亮。另一位是当时的尚书令李严,两人都是刘备的区命大臣。刘备临终前,特意把诸葛亮和李严从成都诏来永安托孤,后来诸葛亮回到成都,李严留在永安这个地方。
13、得益于诸葛亮派赵云引兵接应,据守白帝城。
14、最后进河的刘备进益州称帝,他本来根基不牢,再加上以前夷陵之战失败,现在的蜀汉政权,就不那么稳固了。刘备托孤时,最大的矛盾不是曹魏,不是东吴,自己内部稳定也是刘备最担心的。
15、据了解,孙策临终时,托孤文臣为张昭,武将为周瑜,且正派,以张昭为正,周瑜为副。刘备托孤也是正一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张昭和周瑜共掌诸事,诸葛亮和李严并受遗诏,这真是如此相似。
16、可见李严和诸葛亮一样,同为区命大臣,却受到刘备的遗诏。《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清楚地表明刘备临终前“以孤于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也就是说刘备支持孤的结构是正和副,诸葛亮是正,李严是副。
17、公元222年蜀军猇亭大败,刘备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心情抑郁。退回白帝城后,刘备一病不起。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于是召诸葛亮来到白帝,托付后事。
18、这样,朝廷的大事都照诸葛亮说的做了。李严不能参加朝政,难以辅佐少主刘禅,脱离政治中心,远离官场关系,失去了表达的机会。就这样李严渐渐被政治中心遗忘了。
19、刘备在白帝城奄奄一息之际,把阿斗托付给了诸葛亮,希望他能辅佐阿斗成就帝业,但是,他也给诸葛亮说了,如果阿斗没有帝王才能,也可以让诸葛亮自立为王。诸葛亮含泪接受了刘备的嘱托。现在白帝托孤也常用来比喻贤士受命于危难之时。
20、罗贯中先生《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精彩的典故——白帝城托孤。即:刘备与东吴作战,大败!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元气大伤,于白帝城病危。刘备召诸葛亮到白帝城,将后主刘婵托付给诸葛亮。
2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就是指你快要去世了。托孤白帝城是刘备率军攻打东吴,被东吴陆逊打败,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才救回刘备。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23、诸葛亮听之明之时刘备的一点小计谋可是仍然感动流涕说曰:”臣竭尽所能肝脑涂地辅佐幼主早成大业,刘备放心了于是叫来刘禅,让他拜诸葛亮为相父而且让刘禅时常要听说相父教诲。
24、假的,研究证明根本不是白帝城,而是永安成,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所以也叫“永安托孤”。
25、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2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托孤时教导刘禅的一句话。可能是流传下来的最好的经典名句了,只可惜“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没记住,否则西蜀国或许还能多残存几年。
27、刘备至夷陵之战失败之后逃到了白帝城,不久刘备病重召来诸葛亮李严等重臣在床头,吩咐辅佐幼主刘禅,于是刘备让重臣离去只留诸葛亮一人在床前,刘备说:“若我儿不才,君可自取。
28、刘备一时之枭雄,却没有注重子女的基础教育,让刘禅输在了起跑线上,养了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儿子。不过,刘备临终的这句话倒成了至千古名言。,至今还被许多人当做警句。
29、《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之举历来为人所争议。当时因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
30、刘备甚至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1、太子刘禅年幼,蜀汉形势尚不稳定,这些都让刘备放心不下。他叮嘱诸葛亮:如果太子成器,就好好辅佐太子,定能成就国家;如果太子实在不行,请自代刘禅为帝。以拯救国家。诸葛亮动情地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刘备在自帝城永安宫病逝,享年63岁。之后刘禅即位,是为蜀后主,改元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无巨细,皆出于亮。日后辅政,诸葛亮不负先主。这确是历史上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话。
32、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33、我知道蜀汉地区主要是益州这个地方。刘备取代刘璋占领益州后,益州这个地方有三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一个是益州原有豪族的大姓,这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力量。第二个是刘璋时期,剩下的旧力量。另一个是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力量。
34、由于蜀国的这种情况,刘备以自己的诸葛亮为正,刘璋旧部为团结对象,对抗益州当地的士族集团。而李严正史刘贞进益州的旧部,李严自然是团结的对象,与托孤大臣齐名。
35、刘备为此气愤异常,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阻,举全国之力进攻东吴,在彝陵之战中惨败而归。
36、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