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在熟读并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还可结合课文结构,先看着课文结构背诵,再脱离任何提示背诵。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3、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4、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转个弯就突然出现在眼前。
5、___________________
6、①〔浪淘沙〕唐代曲名。
7、⑥旧时:往日。
8、诗意: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9、江南春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天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了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10、④遮:遮盖,遮挡。
11、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2、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的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的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13、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14、第二,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15、《宿建德江》
16、《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17、字词解释:
18、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19、②移:划动,移动。
20、②〔苔〕青苔。
21、多少楼台烟雨中。
22、①〔山郭〕山城,山村。
2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原野。旷:空旷。
24、《关山月》【唐】李白
25、课文主题
2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7、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28、诗词大意:
29、清凉的晚风伴随着蝉的鸣叫声。
3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1、浪淘风簸②自天涯。
32、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33、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4、《从军行》【唐】王昌龄
35、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36、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37、小学阶段古诗词课文都要求背诵,《浪淘沙》(其一)文字比较简单,生字词较少,还要求默写。
38、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39、第三,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40、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往日。见:通“现”,出现。
42、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4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4、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45、⑦茅店:用芽草盖的小客舍。
46、“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他是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7、《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
4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9、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50、人们谈论着稻花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鸣7天空中几颗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51、第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有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像散落的珠子轻轻跳入了船舱。
5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5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4、诗意: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55、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
56、①〔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57、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中,“白雨”和“黑云”映衬,“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可见诗人颇具匠心。
58、古诗三首
5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0、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1、作者简介
6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63、《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64、迢迢牵牛星(佚名)
65、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66、[宋]辛弃疾
6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8、同到牵牛织女家。
6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71、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7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3、③泊:停船靠岸。
74、[唐]刘禹锡
75、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76、第二首诗意诗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山的村庄,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南朝所建的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77、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7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翻墨:打翻的墨水。遮:遮挡。未:没有。
7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80、《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81、诗意: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8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醉书”的意思是:饮酒之后写下的作品。
83、第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上的喜鹊。
84、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85、诗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86、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8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8、宿建德江》诗意是把船停靠在烟雾笼罩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
89、《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90、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91、《草原》
9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3、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94、⑤客:指诗人自己。
95、[宋]苏轼(shì)
96、浪淘沙(其一)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中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97、④〔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98、⑧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99、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0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枝:斜伸出的树枝。惊:受到惊吓。
10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2、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103、《凉州词》【唐】王翰
104、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105、①西江月:词牌名。
106、②〔簸〕颠簸。
107、《石灰吟》:(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108、《古诗词三首》
109、[唐]杜牧
110、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1、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112、⑨见:同“现”。
113、《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114、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115、⑥旷:空阔远大
11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7、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18、精彩赏析:
119、[唐]孟浩然
120、《竹石》: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121、水村山郭①酒旗②风。
12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12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4、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125、忧愁又上心头,抬头望去,天空显得比树还要低,清清的江水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126、⑤两三点:概数词,说明雨量不大。
127、千里莺啼绿映红,
128、诗意: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12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0、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中湖水和天空映照,碧波如镜。
131、《出塞》【唐】王昌龄
132、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13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4、书湖阴先生①壁
135、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136、一水护田将绿绕,
13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8、宿建徳江
139、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忽:忽然。如:好像。
140、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141、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142、可结合课文插图进行想象,这样也能更好地辅助理解和背诵。
143、这首词通过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鸣蝉、鸣蝉、稻花香、蛙声”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夏夜的宁静迷人,写出了词人对丰年的企盼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144、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145、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146、第一首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经受波浪的冲洗和狂风的颠簸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如今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到牛郎、织女家去做客。
14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48、茅檐长扫净无苔②,
14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划动小船。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150、这首诗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多处景物,诗中的动词有:翻、遮、跳、入、吹。前两句从“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后两句用“狂风卷地”和“湖水如天”写出了“景奇”,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151、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152、《出塞》【唐】王之涣
15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54、寒食(唐韩翃)
155、九曲黄河万里沙,
156、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157、⑧忽:突然。
158、④七八个:概数词,不是确指,说明星星寥寥无几。
159、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60、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161、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包括浪淘沙一(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162、浪淘沙①(其一)
16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64、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虽然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但是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以鹊倞、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165、如今直上银河去,
166、[宋]王安石
167、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16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69、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170、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171、南朝③四百八十寺④,
172、两山排闼④送青来。
173、第三首诗意诗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所以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草树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