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3、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4、断肠人在天涯。
5、小桥流水人家,
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8、xiǎoqiáoliúshuǐrénjiā,
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0、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11、其实,这些评价也可以用在白朴的天净沙上。
12、gǔdàoxīfēngshòumǎ。
13、范仲淹没有写过天净沙。
14、同是吟秋,阅读以后的感觉却如此不同。前人解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观点:
15、元·马致远
16、白朴《天净沙·秋》如下:
17、天净沙·秋思翻译:
1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20、古道西风瘦马。
2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3、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24、并列式意象组合是不错的,情景结合当然也对,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等等说的都不错。但是不能用来解释两首天净沙感受不同的原因。
25、作者:范仲淹
26、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27、【元】马致远
28、王国维评价马致远”“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2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如下:
30、枯藤⽼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31、天净沙·秋思
32、夕阳西下,
33、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34、kūténglǎoshùhūnyā,
35、不是范仲淹写的。
36、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7、枯藤老树昏鸦,
38、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39、马致远的这首词,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40、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41、《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原文如下
42、duànchángrénzàitiānyá。
43、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为四字句,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调主要有两种格式。正格为五句四平韵一叶韵,第一、二、三、五句为平韵,第四句叶仄韵;变格为五句三平韵两叶韵,第一、二、五句为平韵,第三、四句叶仄韵。偶有第四句不用韵者。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44、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45、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46、现代人说,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是“并列式意象组合”。
47、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48、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49、天净沙秋思不是苏轼,是马致远的
50、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51、作者:马致远
5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3、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54、渔家傲·秋思
55、xīyángxīxià,
56、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57、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