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2、这种感悟因山而起,其实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及盲人摸象说明的哲理是有共同之处的。
3、就像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到的,置身庐山内,得到的峰和岭的印象都不能代表庐山的真貌。
4、远近高低各不同。
5、题西林壁
6、扩展资料:
7、古诗《题西林壁》中的“缘”字的意思是:因为;由于。
8、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9、《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0、如若看清事物本来面目,须置身于事物之外,才把事物悟透事物的本质。
11、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12、宋代:苏轼
13、只缘身在此山中。
14、《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全诗:
15、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16、这是一首哲理诗。意在说明,生活中,往往由于立足点不同,对事物得出的印象其实是片面的。要想知道事物的全貌,就必须跳脱出事物之外去观察。
17、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8、不识庐山真面目,
19、题西林壁的诗意是,相同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
20、缘,因为、由于的意思。
2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3、意思是:
24、横看成岭侧成峰,
25、《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