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骓不逝兮可奈何,
2、骓不逝兮可奈何!
3、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叹项羽缺少的正是这种心志——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就决定他只能做一时的霸王而称不上真正的“人杰”。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却只因为吃了次败仗,就悲观绝望。尽管知道江东父老会“谅而王我”,然而,他不能正视悲惨的现实,只是顾及“我有何颜面见之”。诚然,此时此刻,生较死困难得多,也痛苦得多。可他无法坦然地去面对一切,抛“王我”的百姓于不顾,最终选择了后者,悲壮的死了。临死前,他仰天长叹:“天之亡我”。其实,“天之亡我”并不是最危险的境地,真正危险的境地来自“我之亡我”。
4、虞兮虞兮奈若何!
5、乌江(李清照)
6、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
7、有人不禁要问,李清照为什么视项羽为“人杰”呢?其实,李清照的诗不过是借项羽的“以死谢罪”来影射宋王室偏安江南半壁江山的无能懦弱。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8、乌江亭(王安石)
9、虞兮虞兮奈若何!
10、这首《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纪念项羽,讽喻世事而作的。词人高度评价项羽拔山盖世的豪迈气概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并称誉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英雄气概。
11、唐朝诗人杜牧曾在《题乌江亭》中这样吟叹
12、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13、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4、力拔山兮气盖世。
15、试想越王,对吴王俯首称臣,这需要怎样忍辱负重的韧劲和勇气啊!卧薪尝胆的毅力使其东山再起,忍辱负重的精神则使他成为一代“人杰”,名垂青史。而这正是项羽所缺少的!缺少这,项羽就过不了江东,成不了“人杰”;缺少这,他只能自我残害,做一个屈死的“鬼雄”。
16、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景仰。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
17、力拔山兮气盖世,
18、有人说,项羽“身既死兮神以寻”,他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气节高尚。但我以为,其气节固然难得,但渡江去求“生”,更显可贵,关键是看过江后去干什么。若是忍一时之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就并不是“苟且”,更无“偷生”的嫌疑,“瓦全”可耻。一块美玉,何必一定要它四分五裂呢?全玉岂不是更好?如果人人都像项羽一样去“碎”,越王成不了“人杰”,最终也免不了“鬼雄”的结局,世界上任何事物也都不可能成功。
19、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被围垓下时写的诗。据说虞姬临死前还吟了一首诗,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然后就有来霸王别姬这一幕。项羽的失败可以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20、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21、“鬼雄”,项羽也许受之无愧,至于“人杰”,我实在不敢苟同。楚汉相争五年,项羽占尽上风,自立为楚霸王,好不意气风发。谁料,项羽率军西征,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包围,四面楚歌唱散了楚兵八千,一代霸王最终自刎。项羽本是可以安然渡过江东的,然而他却“首身离兮”,成为自己剑下之鬼了。纵有过人的才情,人死了,“人杰”是做不成的,“鬼雄”也不过是慰藉之词罢了。
22、时不利兮骓不逝。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25、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