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析:王国维将“境界”作为“词”之最高标准,是词之绝妙所在,也是其词话的核心。
2、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3、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4、第二种境界是坚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所谓寻之不易,持之以恒。在事业发展、积累学问的过程中坚持是必不可少的。
5、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6、通过对于其中的语言文字的精致与谐美感的分析体验,的确可以发现其中很多令人着迷和感叹的句子
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8、因为理想之境虽多夸饰,突出主观感情,但也合乎现实人生;而现实之境的描摹虽然客观,但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取来建构的。所以,两者之间是辩证互融的关系,最终都是达到一种主客统一的妙境。
9、阅读这一章,可以让人熟悉当前的一些经典理论,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10、第一种境界是寻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种苦苦追寻的开始,也是事业、学问起步之初的情景。
11、评析:王国维认为在处理自然事物和艺术的关系时不能有失偏颇,因为“写实”和“虚构”都是从现有实际事物着手,都不是拘泥于事物本身或是凭空的幻想。所以,王国维得出结论,“写实家和理想家”也是共通的,至少在艺术表达上是相通的。
12、阅读完这章节,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经典理论是人类文明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基础,对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14、一定有好的句子可以欣赏
15、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外表,而应当努力培养内心朴实、正直、善良、勇敢、坚强的品格。这样才能使我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最终获得真正幸福快乐。
16、第三种境界是成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坚持就是胜利,所做的努力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17、通过理解该章节的内容,可以使我们对经典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18、这一章的内容给了我们一个范例,从中可以知道经典理论的运用非常重要且表达了经典联系;
19、从句子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历史思想,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
20、例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些句子都是值得欣赏的
21、因为经典长谈是一个关于历史的思想学派和学术探讨的描述,其中的文字思辨是非常深刻而令人叹服的
22、评析:王国维引用大词人之词来说明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个境界。
23、评析:王国维将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造境对应的是“理想”,写境对应的是“写实”。它们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交融的关系。
24、《人间词话》经典语录
25、王国维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接受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熔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哲学,美学于一炉,以发挥中国古典文论为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体系。此书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26、《经典常谈》第十章的佳句赏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在的品格。”
27、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清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
28、评析:王国维所言之“大家”即是葆有赤子之心,能够达到诗词之境界的作家。无论是言情还是写景,所作之词均是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更不会是雕琢粉饰之貌。因为情感真切,所以读来自然沁人心脾,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