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七律高山流水遇知音【100句文案摘抄】

七律高山流水遇知音【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2024-11-25 21:04:48
七律高山流水遇知音

1、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好几本古籍都有描述,最早的出处是《列子·汤问》。而《列子·汤问》是一本什么书呢?它其实是东周战国时期,郑国的文学家列御寇,撰写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集。

2、生命本身是一座座孤岛,一生知音难求,故而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3、前面有写到,“生命之间,对各自,对彼此,以及对客观事物和利益的理解”。

4、▲2017年6月8日,中国嘉德2017春拍新闻发布会现场

5、辛弃疾的《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则表现了友情的另一面:

6、但是事物本身是没有界限没有止境的。

7、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8、如果生命在生存之上不需要理解,那动物和植物没有区别,植物和石头泥土也没有区别,生命和任何其他物质就完全没有了区别,纯粹就成了无中生有,然后又走向消亡。

9、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谱雅曲以上是我母校时一所分部的广告语。我一直深以为妙,呵,不知你从何处得知此对上联?

10、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11、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12、情系圭峰阁,魂归席帽山

13、2018年5月12日山东潍坊保利大剧院

14、中国音乐文化之旅(美国巡演)经典再现

15、上面这些,都可以说成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理解”。

16、(浣溪沙)宋:张孝祥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17、(浣溪沙)宋:张孝祥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18、【七律高山流水遇知音】虽然,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制琴高潮时期,但由于历史的动荡,真正流传至今并保存完好的古琴为数不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各大公立博物馆中收藏的古琴总数只有100多张。其中的唐宋重要古琴更是只有区区20多张。正因为如此,与其他种类的古董器物不同,艺术市场上出现的古琴少之又少,每次出现都能掀起一股不小的热潮。

19、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20、后排右起:吴景略、曹正;后排左:赵玉斋;

21、|清|白|红|山|水|

22、人,如果固守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和信息茧房之内,并且把自己以此为基础对这个世界和他人的理解作为真理信条,那他的理解就是有缺陷的。

23、这张“金声”琴保存状况良好,并且音韵绵长,饱含千年古意,非常琴所能比拟。吴钊认为,“金声”琴音色的最大特点是九德之中的古,这种古不是简单、粗糙,而是琴体经过时间砥砺以后的特殊质感,宽大淳朴,由内而外生发而出,一曲下来,宽裕温庞之声古雅自现,如在深山幽谷之中,枯木疏石,寒泉潺潺,风声簌簌,不禁心生悠悠怀古之思。

24、不过,故事虽然并非真实历史,可这段佳话还是勾起了很多人对古琴的喜爱。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本,由古琴大师成公亮编写的《秋籁居琴话》,来听听道长的推荐语吧。

2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6、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27、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山中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28、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29、➤《湖北日报》头版推荐!蔡甸考评“十佳十差”单位动真格

30、事实上,生命一开局就是一个破和离的过程。

31、人类,或者说生命与生命之间,最好的碰撞就是——理解!

32、子期纪念园坐落在武汉市蔡甸区马鞍山下,是2300多年前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发生地,蔡甸区因此也被称为知音故里。来到知音故里,置身于子期纪念园,你会恍若听到伯牙弹奏古琴的泠泠之声,还有那穿越时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与子期结为知音的叩拜之声。

33、【七律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

34、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35、孤零零被遗弃岛上的伯牙,百无聊赖地闲逛,忽然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便拿出琴来,即兴弹出一首好曲。这时成老师又突然出现了,说:“好啊!仙师被你找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36、➤我去蔡甸学雷锋了,别再找我了!有一种美,叫志愿者!

37、|行|规|矩|鸟|兽|

38、我们要有理解不合逻辑的事情的能力,我们要有理解不合情理的事情的能力,我们要有理解不合人类法规和事实真相的能力。

39、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40、这三个例子举完,我就词穷了,后面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41、“太古遗音”琴身上刻的“太古遗音”这4个字中,只有“音”字下半部的“日”这一部分清晰可见。龙池两侧刻有飘逸的草书:“佩剑冲金聊暂据,匣琴流水自须弹。”“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子钩其深”,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被刻在琴的下方。此外,琴身上还钤有元代大收藏家鲜于枢的一方“玉振”印。

42、此外,吴景略还开创了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在古琴的修复和制作上也颇有成就。令人惋惜的是,吴景略收藏的多张名琴在动乱年代多有损失。幸运的是,“太古遗音”琴、“龙升雨降”琴、“朱致远修百衲”琴3张分属于唐、宋、元三个朝代的古琴保存完好。这3张古琴漆髹精美、断纹完好、音质悦耳,堪称个人藏品中的极品。

43、伯牙见樵夫对答如流,便重整断弦,抚琴一首,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再抚一曲,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樵夫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便询问其高名雅姓,樵夫答道:“小子姓钟,名徽,贱字子期。”

44、译文: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在山明水秀的地方喜相逢。千年来留下了青史,古时候的人们和现在人们的心情还会相同吗?

45、琴文化得到了儒、释、道三教的一致肯定,不同的只是儒家注重以乐作为修身诚品的工具,道教讲究琴声清净洒脱的韵味,佛教推崇琴蕴含的空灵大智。“琴”有关的记忆一直保存在我们的文化基因内:伯牙和钟子期弹琴遇知音的故事体现了君子之交的真挚友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弹琴传情的故事表现了纯洁高尚的爱情;陶渊明弹奏无弦琴则是文人气节的一种极致展现。

46、然不管怎样,怀揣美好的愿望,相信这世上的某一个角落总有一个懂得自己的人,是我们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与素养。

47、“江门三子”的书法艺术

48、不论是打破蛋壳,还是脱离母体,都是一个生命即将要走向远方的过程,或者说是开始。

49、中国古诗词中,也有很多与友谊相关的篇章。古诗词之所以如此迷人,除了具有优美的表情达意方式之外,更宝贵的是蕴含了诗人词人的无限深情。同时,古诗词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带领我们感受人性中的美好与温情。

50、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51、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52、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53、听了伯牙的问话,那砍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砍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54、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55、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

56、人算不如天算,我们要有理解那个天算的能力。

57、夜读经典|投笔从戎、立万世功业的班超

58、作者:翟博主编;王永智分册主编

59、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去年那两首曲《高山》与《流水》。

60、琴之所以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

61、▲元“松雪道人识”仲尼式古琴局部

62、出自:琴曲《高山流水》作者:俞伯牙。内容: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

63、春秋战国时,楚国郢都人俞伯牙在晋国为官二十多年,官至上大夫。奉晋王之命回故土楚国修聘(友好访问)。公事毕,楚王赠以黄金彩缎、高车驷马。伯牙来时走陆路,回晋时选水路,楚王派出两条大船,恭送来使回国。

64、对于同在宦海中沉浮的两人来说,为官之路离乡背井是常态。因此,王勃劝慰友人不用难过,纵然相隔千山万水,也难阻二人间的友情。既然情谊不变无所不在,那就无须像那多情儿女一般,流泪伤心。王勃告诉对方,我们倒不如互相加油打气,在官场上努力一番作为。本是无奈伤感的送别,在王勃笔下,显得志存高远,乐观豁达。

65、作者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66、自春秋以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古琴一直是历朝历代文人雅士最重要的乐器。这一现象的形成得力于孔子的大力倡导。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强调:“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琴乐在孔孟时代已超越音乐的范畴,而上升为道德的象征,“琴棋书画”的文人传统也逐步在读书人中形成。

67、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68、但是,不能一直问下去,无限地问下去,开始是女人问男人,但是到最后,就变成男人问自己了。实质上变成一个人的认知极限问自己,就是自己与自己的认知的问答较量。

69、中国和合文化作用于个体,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生命观,即生命的本有、生命的追求、生命的情怀、生命的延伸与超越、生命的不朽、生命的圆满等;中国和合文化作用于群体,核心在于培养群体与群体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的和谐共生理念和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享,即“天人合一”理念;中国和合文化作为实践的价值观与行动力,其实践基础在个人,实践目标在群体,实践境界是合一大同。

70、说来也巧,那些文人墨客、专家学者、外国友人前来子期纪念园常常会遇到恶劣的天气,要么大雨瓢泼,要么小雨淅沥。明明前夜月朗星稀,偏偏第二天雨骤风狂。“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想来只有这样的天气才适宜凭吊、追思或怀想。

71、话说俞伯牙奉晋国国主之命前往楚国出使,在归程的路上,遇上暴雨,便停船靠在岸边,那天是中秋之夜,雨过之后,天空晴明,皓月当空,清风自徐。伯牙不禁有所感怀,抚琴一曲。

72、▲清“中和”师旷式古琴

7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74、李白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浪漫主义,无拘无束的形象,被后人誉为“诗仙”,大概也有几分跟个性有关。看似随性的他,写起送别诗来也是情怀满满,思路清奇。别人讲友情,多是从虚写的角度出发;“诗仙”写友情,那是化无形为有形——桃花潭水千尺深,都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古人创作多是用词含蓄,羞羞答答;李白用词那是大胆直率,自由洒脱,直接跟人家汪伦“表白”,感谢对方这份深情厚意。

75、很多后人称这位外交官为俞伯牙,其实这是错的。俞姓是明朝大作家冯梦龙,在他的《警世通言》中强加上去的姓氏。而明朝之前的所有记载,都是“伯姓牙名”,比如《列子》、《荀子》、《史书》、《琴操》、《吕氏春秋》等等,涉及此人的全部是写伯牙。

76、初知泰斗在诗林,未见其人仅见名。网络飞传无杂念,雁书教诲有真情。钻研平仄依新韵,鉴赏诗词用古声。梦里几回寻挚友,高山流水遇知音。

77、这张明“蕉林玉声”蕉叶式古琴,通长:17厘米,肩宽:2厘米,尾宽:5厘米。此琴琴面浑圆,弧度很饱满,琴头岳山处于蕉叶的下卷边,承露随琴头向护珍处急剧倾斜做减薄处理,并且向两侧做圆弧状,护珍向轸池方向并未做减薄,而是微微隆起,因此整个琴头呈梭型,清秀而圆实;岳山在高耸的琴头上如同山峰之巅,又如青岱之上的一片彤云。

78、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79、▲唐代“金声”仲尼式古琴

80、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81、对,读到这里的人,你没有看错。理解,其实是一种变化,如同阴阳相生。

82、“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早在1000多年前就发出了的感叹。虽然,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颇为独特,但它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道器”,毕竟还是属于小众文化。“器以人名,人以器名”,在这种境遇下,一张好琴遇到一位名士就显得非常重要。

83、陈白沙、谢祐与鹤山古劳茶山

84、朋友的到来,让辛弃疾顿觉蓬荜生辉,山山水水愈发美丽。倒不是周遭的环境有了什么质的飞跃,而是朋友到家里做客,让辛弃疾高兴到忘乎所以,发出“溪山美哉”的感叹。于是备好“青刍白饭”,招待这位不顾舟车劳顿前来赴约的好友。同时,他也真诚建议好友,不要像他一样待在茅庐,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这词读来虽有几分无奈悲愤、自怜自叹之意,但辛弃疾依然把正能量的想法传递给友人,就算自己境况一般,也还是从心里为友人着想。

85、其实,无论正道还是风骨,一直都存在于人心。一代代正义之士传承不绝,就像我们的琴乐一样代代传承至今。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只要我们坚定崇高的信仰与正直的品行,就像高山流水一样,处处是同侪,处处是知音。(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施希茜)

86、听了砍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砍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87、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88、孩子继续:妈妈你爱我吗?

89、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90、环境影响是第一位的,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群体。

91、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9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至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93、《高山流水》是中国古筝传统曲目中最具知名度和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乐谱最早见于1425年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全曲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巍巍乎志在高山”,以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后半部“洋洋乎志在流水”,细腻刻画了流水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清微淡远,意境深远绵长。

94、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砍柴的。伯牙心想:你是樵夫,又不是马,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95、在用权势和财利来相互交集的人,心中必然是势利的。文人中的人谁还能想起当年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他便折弦摔琴。从此再也不弹琴了。这边是千古流传的伯牙碎琴的故事。

96、因为,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存在的,因为,爱情,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东西。

97、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或者是阳春白雪觅蹊径,高山流水遇知音

98、的古琴演奏,演奏者为吴钊弟子雷周斌。

99、说是纪念园,实则是钟子期墓的所在之地。纪念园入口处有一块高大的具有楚文化特色的“高山流水”的牌坊,背面刻有篆书“知音源”三字,园内有子期墓与知音亭,周围遍植苍松翠柏、垂柳香樟,环境幽静清丽,古朴雅致。

100、伯牙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摔向祭台,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飞溅。钟公大惊为何,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