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100句文案摘抄】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2024-11-25 14:53:49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

1、选择颜色搭配时,为了避免喧宾夺主,削减对红叶主体的表现力,画面中搭配的颜色,尽量以柔和平淡色系为主;色彩学上黄色、绿色或淡粉色等颜色,都能够与红色形成绝佳的搭配效果,而且刚好是其生态转换过程会有的颜色。

2、点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二龙塔下箫声起,飘雪芦冠曵晚霞。

4、这幅作品名字叫《秋》,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Arcimboldo,1527-1593)。在这幅画中,“秋先生”的脸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食材:他的头发是葡萄、帽子是南瓜、耳朵是蘑菇、耳环是熟透的无花果、脸蛋是苹果、鼻子是梨、下巴是石榴、脖子是萝卜……丰收的秋天啊!

5、银杏飞纷弄碧纱,喇叭报喜到谁家?

6、《秋天》朱塞佩·阿尔钦博托,1573年

7、在逆光和透射光的条件下,光线透过叶子的透射光效果,比顺光时候看到的反射光效果更纯粹、更鲜艳。

8、浅淡烟岚浮远岫,参差峭石近青霞。

9、点评:好诗!嵌入句自然不留痕迹。

10、斜日寒林点暮鸦,谢公秋思渺天涯。

11、诗人有没有来到“白云生处”?有没有访问过深山人家?甚至诗人停车赏枫是在上山途中、还是在下山途中?诗中都没有涉及。因为这首诗的着眼点既不是“深山访友”,也不是对于“隐士”的礼赞。

12、不惧金风冷万家,何愁旧梦去天涯。

13、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他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5

14、点评:二首可综合品读,第一首写秋尽,第二首写冬来,第一首嵌句自然,第二首嵌句生硬。

15、巧妙的色彩搭配,是突出红叶的色彩魅力的有效办法。一般来说,选择与红叶颜色相容性和协调性好的颜色,可以令红叶的色彩更艳丽。

16、【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绿赤黄橙七彩霞,凋零万木挺枝丫。

17、踏莎行·命题嵌句填登少华山

18、独来此地单求钓?霜叶红于二月花。

19、霜叶红于二月花,咸阳古道正风沙。

20、枫林再度漫丹霞,霜叶红于二月花。

21、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怎么拍?枫叶拍摄技法全攻略

22、《秋天的风景》文森特·凡高,1885年

23、“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的是一副深秋枫林美景,深秋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24、《灵魂之诗——太阳之光》弗朗索瓦·路易,创作年代不详

25、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26、TIPS1:小光圈的使用,建议用三脚架,用快门线拍摄,能有效避免小光圈慢速快门造成的震动使画面模糊,同时还要注意相机的焦平面与红叶的平面尽量平行,以避免因为景深关系造成焦点部位清晰而倾斜的部位不处在焦点中被虚化。

27、(“悦背悦美”第257期:“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28、点评:好诗!你是什么心境,你看到的就会是什么。“妙”字炼了,亮眼,嵌入句结的顺畅稳当。

29、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30、点评:题目“赠”改“题”似乎更好,“袭”字出律。

31、点评:有些小情志,但未能完全表达出来,文题似乎不能完全对上。

32、“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杜牧诗: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33、休言北国难夸口,火晶京东递万家。

34、《月下把杯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照的天地是那么的明亮。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美景月下,恰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友佳节来访,这让刚刚还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极大的精神欢乐。有诗句曰:“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似乎正是这个意境。

35、冬来万类萧疏尽,霜叶红于二月花?

36、TIPS1:逆光拍摄枫叶时要用中央或点测光,并且需要对准较暗的地方测光,如果是对准亮部测光的话那红叶恐怕就是被拍成剪影了。

37、如果天空中有云就更好了,偏振镜在增加蓝天鲜艳度的同时还能同时凸显天空中的云彩,让云的颜色更加纯净。

38、秦岭谷深鲜血染,何时才可到亲家。

39、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只保留红色,将其他颜色转成黑白,这样就更能凸显出红叶的色彩,使得红叶始终都画面的主体,而不会被杂乱的其他的颜色所干扰。

40、《干草车》约翰•康斯太勃尔1821年

41、读着这首诗,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秋之图画,忽然得到了写作的启发:这首诗歌还能教我们写游记呢!你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沿山路而上,移步换景,描绘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的画面,有秋的清寒,更有家的温暖,为后文重点景色蓄势。“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定点写景,将一片绚烂秋色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来:夕阳晚照,斜阳下的如火霜叶、如霞枫林,那停车而望的人,陶然而醉的神情,不禁喃喃的赞叹……尽可以丰富展现,情韵悠长,余味无穷。所以,学到此诗的构思,在移步换景和定点绘景中,将诗境一展开,蓝天明澈,白云如雪,枫叶如火,行人如醉……不就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游记吗?

42、点评:通篇口语化了。“钱”字出律,“花”重复了。

43、不露脸也可以拍出很写意。

44、点评:看似好看,实则较乱。出律处请自校。

45、这是一首优美景物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景物的感情。

46、寒山滴露峪笼纱,霜叶红于二月花。

47、【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48、《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49、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50、立冬风冷菊凋后,霜叶红于二月花。

51、天然绘卷谁调就,妙笔严风巧画家。

52、这算是一种别样的风景吧。让这个秋天多一种色彩。

53、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54、点评:没有问题,也不出新,有些四平八稳了。

55、五笔FSHF仓颉MBDBU郑码FVFL四角10961

56、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全诗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7、秋季,对于摄影者来说,无疑是充满诱惑的。大自然褪去了葱郁的绿色,换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满地秋叶,温暖的阳光洒在树叶上,一片温和静谧的感觉。

58、荷,是南方最常见的水生植物,以历代文人墨客吟之以诗,形之以画。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碧水之上萍藻点点,绿荷盈盈。

59、小场景主要是表现枝叶的色彩质感与造型的美感,要细心取舍,删繁就简,做好“减法”,一枝一叶,恰到好处,切忌重叠杂乱。还要精细对焦,小场景背景干净时,可用小光圈,使画面中的枝叶都相对清晰。

60、平湖秋月,意境深远。这样的秋天或许在西湖才能看到吧。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只有古人才会有吧,画如诗一样,让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61、《拾麦穗的女人》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1891年

62、《拾穗者》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63、霜叶红于二月花,山前老柿傲枝桠。

64、“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幅山林秋色的画面。“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于杜牧的《山行》。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65、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等。

6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拍摄前准备好合适的器材,对于红叶题材的摄影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前文所述准备好了器材以后,让笔者再来跟您说说在拍摄时的一些实战技巧。

67、除此之外,带上一款35mm的人文镜头也可以拍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红叶摄影作品。利用35mm的视野特点,将赏红叶的人也包括在画面之中,也可以创造具有独特美感的戏剧性作品。

68、TIPS2:背景的选择应该以突出枫叶为主,衬托枫叶为辅,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69、部首雨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7画

70、诗題是《山行》,写的是秋天游山的见闻和感想。车子沿着长长的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行进在深山中。在白云升起的地方,隐隐约约的看到有人家居住。虽然是寒冷的秋季,山中并不枯寂,并不悲凉,而是充满生机活力。这是杜牧笔下的秋天与其他许多诗人不同的地方。与“悲哉,秋之为气也”的传统秋感截然不同,而与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气概确实有着相当程度的通融呼应。

71、“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72、清秋时节,历代文人总免不了发些幽思,抒些小情,王维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屈原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牧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徐志摩也写“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73、点评:有静有动,层层递进,一幅初冬旷野图。

74、少妇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四周落叶缤纷,她的身边还有一辆婴儿车,不过,婴儿车里有什么?宝宝不是在一边玩吗?哦,那是一个南瓜。她是不是太爱秋天了?

75、在秋季拍红叶已经成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朋友的保留节目,用镜头记录这个世界的缤纷色彩也是摄影的一大乐趣所在。希望本次的这篇文章能给准备去拍红叶的朋友们一点启示和帮助,也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红叶季里拍的愉快,拍的成功。

76、众所周知,摄影是用光作画,而对于表现红叶这类色彩鲜明的题材,光线的运用是创作个性作品的关键因素。光线的微妙变化,可以让红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即使在同一地点,随着时间的不同,光线照射角度发生变化,红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换。特别是顺光和逆光的改变,能够使红叶的色彩饱和度发生强烈的变化。

77、《秋天的树林》温斯洛·霍默,1877年

78、一阵风吹过,带起一片叶子,那叶片便随风舞动。既是一小团正燃烧得旺烈的火苗,又是一只火红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一句是“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我陶醉在这迷人风光之中,在这美丽的枫叶之中。

79、当光线照射的角度逐步改变,红叶开始出现不同的表情变化。特别是在顺光、斜射光和逆光的差异,能够使红叶的饱和度,有着强烈的变化,甚至运用光与影的重叠,创造独一无二的影像。

80、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81、杜牧这首诗可以说是“家传户诵”。但有趣的事情也发生一大串:有人竟然忘了它的题目是“山行”;有人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两种版本之间犹豫徘徊,颇费推敲;更有趣的是,有人把后两句中的“枫”字和“霜”字位置搞错,互相调换,读成了“停车坐爱霜林晚,枫叶红于二月花”,居然也通。

82、腊梅香若陈年酒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不明白,为什么你总出同一个句子……………………好纠结……………………收起

83、芦荻苍苍日早斜,高枝柿熟饱馋鸦。

84、选择好搭配色彩,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光圈与焦距的掌控。通过控制光圈与焦距,可以制造虚焦或是形成散景的效果,利用构图与焦距形成虚化的背景或前景。

85、点评:仅仅借句而自说自话,便有偷句之嫌,尽管词作通篇可圈可点。

86、落叶纷飞的秋天有种生命的味道,金黄的、饱满的、永恒的,伴着古老的风和远行的人,好像永远不会凋零一样,嗅到了,看到了,就像久违的一道好茶,激起了我们另外一种想象。

87、点评:好词!诗友用的反衬法,前六句铺排充足,就是所谓“看不到希望”,过片自然、顺畅,最后一联一峰突起,嵌句更显亮度、力度,也看到了希望。

88、枫叶变红的过程,是由绿转黄,进而由黄转红直至凋零落地,整个过程里,展现的不只有绚烂火红,试着在构图时,纳入红叶兼容协调的颜色,可以衬托出它的艳丽,而巧妙的色彩搭配,也可适度的突显红叶的色彩魅力。

89、点评:好诗!气脉通畅,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短短诗文可见诗友之“兴”,最为亮眼的是转句铺垫到位,嵌入句顺畅自然,不留痕迹。

90、笔顺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91、一首诗歌乡心起,人在天涯念潇湘!

92、全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3、一岭斑斓延展去,顺风渲染到南华。

94、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95、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以含苞、初绽、怒放的三种生命形态展示着自然美。整幅运用仿恽南田笔意的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显现出灵秀生动的物性。荷花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以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在神韵。

96、《麦田与收割者》文森特·凡高,1889年

97、这句出自《山行》杜牧(唐)

98、《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秋曰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取景,、敏捷、准确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99、同样是面对火红的秋叶,白居易消极地感叹:“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杨万里俏皮地惊艳:“西风尽有东风手,柿叶枫林别样春。”的确,当一个景致太美,美到奇幻时,诗人们会神驰万里,展开想象,写出它极致的美来。就如岑参看到边塞的大雪纷纷扬扬,而写下了奇美至极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如杜牧惊艳于这斜阳晚照下的红枫,而写下明丽耀目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100、(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