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答案)“穿”是“穿破、磨穿”之意,在文中是指“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将士们的金甲”,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将士们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3、直抒胸臆:“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现边塞战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4、(教师范读,并强调朗读技巧,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赏析意象、描绘画面、赏析词句、赏析写作手法、感悟情感。
6、“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7、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8、温馨提示:结合诗歌具体词句、结合作者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9、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10、边塞之景是那么悲凉、孤独;
11、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2、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前四写其芜远,故有“过”字、‘出’‘入’字。五六写其无人,故用‘孤烟’‘落日’、‘直’字、‘圆’字,又加一倍惊恐,方转出七乃为有力。”
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4、通过合作探究,赏析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方法。
15、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16、第二遍读:借助提示,读好停连。
17、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1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描写边关将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
22、【边塞诗4句】银山碛口狂风好似利箭,铁门关西明月有如白练。
23、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写出了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
24、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
25、白骨在枯萎的沙子上长着草
26、(作者)王维(朝代)唐
27、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8、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9、第三句言战争之频繁,之惨烈,但并不是对某一场战争的描写,而是对战士们经历的战争进行了抽象概括,虽无细节刻画,然而每一场战争的艰辛、战士们的牺牲与奉献已经跃然纸上。此处也可看出诗人的高度概括,避免了细节刻画所可能带来的全诗基调的突变,如此才使末句的豪情悲壮干净利落,不染凄凉哀怨之感。
30、出自清代徐锡麟的《出塞》。译作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31、世人不解结交者,惟重黄金不重人。
32、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3、CC项表述错误,这首诗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精神。
34、而“玉门关”与“天山”本就不远,又何来几万里之说呢?这里依然是站在戍边将士们的角度所说,当他们在月光下遥望故乡时,便觉长风浩浩,似乎从故乡掠过几万里,横度玉门关而来。除了气势雄浑,境界广阔外,无疑这里也点出了戍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以及在故乡的妻室的思夫之情。由此可见,李白开头4句的不俗。
3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36、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37、最后4句“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即戍边的将士们望着边塞的景色,思念起了故乡,脸上也愈发显得愁苦。于是他们料想在故乡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应该也是在苍茫的月夜,止不住地叹息。可见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情感也显得格外深沉了,毕竟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是多方面且持续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
38、5雪山:即祁连山,因山顶常年积雪,故称雪山。
39、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40、《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朝代)唐
4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2、最大的悲伤是,你变成了白骨,但我还是给你寄去了冰冷的衣服。
43、自古以来,无数将士血战沙场!
4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4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6、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47、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异壮美风光的喜爱之情。
48、活动一:借助方法,自学体悟
49、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50、诗人对国家稳定安全统一的向往;
51、边塞风光:苍凉、廖阔、壮丽、雄奇
52、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53、(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4、在这一首里,诗人没有写军队如何出击,也没有说追上了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了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像是箭在弦上,引而未发,却最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55、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中,这一首是颇为世人熟知的。全诗开头连用三个地名,向读者展现了西北边疆的广阔画面:青海湖上层云密布,祁连山上常年积雪,荒漠交通上一座孤城屹立,正是军士所处之地。迈过孤城是中原王朝的门户玉门关。王昌龄并未打算去描述边塞的情景,而是对西北边疆进行了极为简练的概括。用句简练,所包含的感情却并不单薄,慷慨悲壮之情交织,豪气与忧虑并存,虽不直抒感情,却对感情有了极好的酝酿与铺垫。
56、一座边塞,冷峻、威严、荒凉
57、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58、第十二首:李颀的《古从军行》
59、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60、(解析)此时的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作者对其的态度是愤懑的。
61、【边塞诗4句】出示学习提示:可以抓住诗句中的景物、人物、情感来体会画面。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62、师生配合,古今对译读,加深理解。
63、(2)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64、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江》评此诗:“‘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65、吾等囿于教育之泥沼,久矣。《易经》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往古来今,因时而变者,不知凡几。春秋代序,趁势而起者,不胜枚举。
66、第十五首:戴叔伦《塞上曲·其二》
67、此次研讨,感触颇深。观课例之题材,散文有之,诗词有之,说明文有之,小说有之,可谓缤纷满目;鉴教学之设计,目标准确可行,思路清晰可见,前后勾连回环,可谓精妙绝伦;赏教学之美点,教材解读深入,集体活动详实,学生能力提升,可谓卓有成效。
68、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69、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0、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简要赏析。(3分)
71、介绍学习要点:朗读吟诵,理解赏析
72、诗人和百姓对战争的厌恶,对戍边将士的同情;
7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7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75、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76、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77、《出塞》(唐)王昌龄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78、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79、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80、王翰(唐代) ·《凉州词二首·其一》
81、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82、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8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84、◆孩子,我为什么要教你懂得感恩?(老师、家长讲给孩子听)
85、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86、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87、●看三星堆上新,聊聊蚕丛、鱼凫、杜宇、鳖灵这些大神
88、(作者)李贺(朝代)唐
89、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0、高适的《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
9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92、一看那沙坑,到处都是战士们的白骨,沙地上的草都枯萎了。
93、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4、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至邮箱xxyw@txlexue.com。
95、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96、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
97、别忘了,你还有家人那,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能回来就回来吧,也给年轻人腾腾地儿。
98、通过对战争残酷性的描写,盼望和平的。
99、咱们以前好像说过,高适是唐朝边塞诗人当中,唯一一个被封了侯的。其实他这首诗最想表达的,还不是汉军(其实是唐军)将士们在战场上是怎么奋不顾身地和敌人拼杀的,而是想表达,仗打败了,不是因为这些士兵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主帅的轻敌。主帅的错误还不只是轻敌,骄奢淫逸、不恤士卒,都是问题。把这么好的士兵,交给这样的主帅来带领,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是以,诗人才会在诗的最后,强烈地呼唤“李将军”。盼望朝廷能派一个像李广(西汉时的名将)这样不光有能力,还知道体恤士卒的主帅,来统领这些士兵。
100、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