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
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边塞诗五言】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5、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其中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6、《释迦方志》:从鄯州东川行百余里,又北出六百余里至凉州,东去京师两千里。
7、(作者)卢纶(朝代)唐
8、《塞下曲六首》年代:唐作者: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从军行》年代:唐作者:王昌龄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9、B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0、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可见,高适写此诗的直接原因,是有感于张守珪(即小序中的“元戎”)边塞军事失败一事。《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
12、(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3、出自唐代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14、《从军行》共七首,此第四首。这首诗写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战斗到胜利的豪情壮志。“孤城遥望玉门关”句是“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其实青海距玉门关遥远,是望不到的,此处只是想象之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雄健有力,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15、轮台:北庭都护府距长安有五千七百里的路程,所在地为轮台县。
16、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17、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8、也有按照135不论,246分明来写。『“平仄律”讲究“一间二对三粘”,因而也叫“间对粘律”。“间对粘律”只限定偶字位严格遵守,也就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二四六分明”;不要求(或者说“不准”)奇位字也讲究平仄排列规律,这就是“一三五不论”。』
19、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0、如果有知道答案的小伙伴可以把答案写在评论区,格式为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此次活动前5名小伙伴会按照《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给予加分!
2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2、①属国:典属国的简称,秦汉时的官名,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的自称。
23、守笔砚:整日吟诗作赋,做一个文人。
24、敌军似乌云逼近,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25、当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那么第一句第四字必须仄声,才能相粘,即同一句内平仄必须相对,才能相粘住,当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那么当第二句第二字要仄声,才能相对,即第一句的246位跟第二句246位平仄相反。
26、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7、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8、中考课外文言文之日常生活80篇
2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30、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31、(注释)①洮(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32、可见,“战士军前”这两句诗歌是在批判军中苦乐不均现象,当然也有对守将无能却贪功的愤慨之意。并且,这种讽刺与愤慨还是有出处的,《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
3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4、从军行:相和歌辞平调曲有从军行,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词。
35、王昌龄(?──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末为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丞,后贬为龙标县(今湖南黔阳西南)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诗多写边塞军旅、宫怨闺情,风格清刚俊爽,婉丽明快。《塞下曲》共有四首,此为第一首,前四句描写边塞景物,后四句,既肯定了“幽并客”
36、中考课外文言文之治国谋略篇50篇
37、第三小节: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敌人登场:秋天草黄马肥,是游牧民族发动进攻的最好时节,他们跃马扬鞭,滚滚而来,铁骑卷起的尘土弥漫着金山。封大将军适时出师迎敌。
3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9、在此首诗作中,杜甫较为全面地提出自己的军事思想,首先是“擒贼先擒王”的具体的军事思想,其次,提出“列国自有疆”的各自尊重历史,保持现实和平的思想;再次,指出“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的军备目的在于防范战争的思想。这些无疑都是可贵的。
40、我的学术研究的方法比较特殊,简单来说,就是不疾不徐,细水长流。读书写作就是我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三十余年以来,养成的习惯是每天起早就开始写作,每天的写作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每日四千字左右。时间基本限制在半天时间,下午时间特别是傍晚,一般都是网球时间。
4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2、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阴山。
4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注:此诗是王维前期的作品,是一首写将军打猎的诗。
45、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4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7、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48、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49、关山月:鼓角横吹曲名,边塞将士常于马上吹奏。
50、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51、情感: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一杯”与“万里”对比悬殊,但词人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52、“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53、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54、五言律诗是一种文体,边塞诗是一种题材。边塞诗可以按五言律诗来写,也可以按五言绝句,五言古风,五言无韵诗甚至七言律诗来写。标准的五言律诗是每句五字,总共8句,也有五言长律,每句五字,总共10句以上。
55、B.颔联即景设喻,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现自己对塞外春景的喜爱之情。
56、【边塞诗五言】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57、第四小节: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唐军出场——夜间行军。将军以身作则,夜不脱甲;士兵军容整肃,悄然无声,只听见戈矛相撞,将军与士兵都在疾速的夜行中,凛冽的寒风吹到他们的脸上,有如刀割一般,呼应了前面的大风。
58、李益和其他诗人相比,名声并不算大。但《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谱入弦管,天下传唱。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有“边月空悲芦管秋”的诗句赞誉李益,即从这首诗来。可见此诗影响深远、艺术臻美。
59、如果我们再来看看晚唐诗人此类题材的诗,就是伤感多了。陈陶《陇西行》写道:
60、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61、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2、金戈铁马之声:指出《燕歌行》的题材是边塞诗,写的内容为征戍之事。
63、④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如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诗通过写骏马的神清骨峻,凌厉奔驰突出其雄健,又写其具有的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以及它的忠贞。是马而非马,作者这里正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这匹马,表达盛唐时期一种蓬勃向上、渴望建功立业、封侯千里的精神。,既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64、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6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6、大漢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7、13810094731李老师
68、画面描述:在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大漠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画面描述方法:译文+润色(抓核心景物,加形容词,用比喻修辞,联想意境))
69、⑴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70、今天我们来谈谈高适的名篇《燕歌行》。
71、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72、⑷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7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74、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75、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76、北风席卷大地把牧草吹折,塞北的天空八月就纷扬落雪。
77、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78、游牧民族经常凭借着精湛的骑术骚扰边境,掠夺我们农耕民族的劳动果实。临洮在今天甘肃省的岷县,吐蕃军队越过岷县便会进入唐朝的主要产粮区了。正因为如此,临洮被当时人称为“吐蕃麦庄”。农民“汗滴禾下土”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岂能容强盗不劳而获?所以,防卫边塞的哥舒翰将军被写进诗歌,大受赞誉。
79、唐·卢纶作《塞下曲》四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80、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81、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8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具体说说诗人是怎样借边关的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的。
83、就好似摇滚歌曲,可以表达边塞内容,也可以家长里短,五言律诗是表格,边塞诗可以成为表格里的内容。格律是现代人根据古人的写作规律不完全概括出来的。五言律诗三要素,句式,对仗,平仄三要素。只要句式,对仗达标或句式,平仄符合都可以称律诗了。今天的五言律诗不像以前那么严格。
84、走马川就是车尔臣河,在今新疆境内,行是歌行,封大夫是御史大夫封常青,诗题的意思就是走马川放歌送封大夫西征。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岑参进入封常青幕府,担任安西庭节度使判官,上司封大夫出征,下属岑参写下这首送行诗。全诗分为六小节。
85、析读:边塞诗“第一大篇”
86、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50篇
87、我们最熟悉的王昌龄的诗句,莫过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七绝唐诗使得王昌龄得到了“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称号,而且诗歌本身所洋溢出的自信与豪情,在盛唐诗歌中也是独树一帜。
88、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的无能给士兵带来了毁灭性灾难。面对无能的将领,高适想起了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
89、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90、其实,杀伐具有两面性。唐军战士是我们的子弟兵,他们并非不爱和平。相反,正因为珍视和平,他们才不得已而进行正义的杀伐,而正义的杀伐很大程度上会令人忘其血腥。
91、“一川碎胆大如斗”的夸张堪与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相媲美。
92、第二小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胆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承接上句,从白天到黑夜,从风色到风声,从天上到地下。深秋的夜晚,颜色已经看不见了,转写风声。风是“吼”的,天上黄沙茫茫,地上飞沙走石,怒吼的狂风卷起斗大的石头,满地乱滚。
9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4、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95、洞房①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②湘江水。
9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7、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9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9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100、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