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2、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刘安《淮南子·生术训》
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7、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8、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9、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11、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12、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13、当公法则不阿亲戚。——武则天(武周)
14、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15、做学问一定要有怀疑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16、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昨日诗》
17、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18、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9、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20、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21、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
2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2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25、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26、法令至行,公正无私。——《战国策·秦策》
27、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3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31、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32、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33、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34、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笛卡尔
35、仓廪(lin)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36、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37、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38、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断刑论》
39、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曹操
40、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陆佃
41、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42、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43、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44、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45、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46、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47、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48、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49、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50、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在
51、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5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书院》
53、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54、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55、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王符《潜夫论·断讼》
56、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5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5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5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20字〗
6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61、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
62、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6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汤斌
64、彼窃国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
65、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6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陆游〖18字〗
6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68、天道酬勤。
69、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70、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71、怀疑是智慧的源泉。------笛卡尔
7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3、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7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75、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14字〗
76、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岩
77、名言名句对联如下
78、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79、正其义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80、成功在于勤学好问。——许纯玲〖13字〗
81、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82、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83、法者,定分止争也。——管子
84、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85、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马总《意林·淮南子》
86、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元好问〖19字〗
87、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崔颢〖18字〗
88、事断于法。——邓析
8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90、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91、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92、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93、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9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95、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96、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97、只要做事正直,莫问成败损益。——佚名〖16字〗
98、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99、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100、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20字〗
101、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10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03、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卢梭〖13字〗
10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05、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106、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
107、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0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109、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110、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11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112、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13、法不殉情。——《三国演义》
11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115、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1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117、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11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119、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120、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
121、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王有兴〖15字〗
122、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12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罗贯中〖19字〗
124、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125、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126、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127、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128、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29、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130、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之》
131、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13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13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134、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135、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36、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3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138、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商君书·壹言》
139、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40、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14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42、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143、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144、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145、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146、有人问我修身法,只种心田养此身。——吕岩〖18字〗
14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48、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4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150、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5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152、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15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54、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155、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56、关于勤学的名言:
157、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15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159、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李惺
160、活到老学到老。——谚语
161、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162、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王安石《范镇加修撰》
163、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164、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16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6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18字〗
167、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168、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169、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170、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71、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17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17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
17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75、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76、笛卡尔是怎么用逻辑证明“我思故我在”的呢?他说:“当我怀疑我是否在思考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了。
177、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刘向〖16字〗
178、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179、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180、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18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82、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183、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84、五权宪法。——孙中山
185、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86、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187、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188、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18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12字〗
19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1、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诗》
192、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翻译:君子不隐暪自己的短处,不知道就发问,不会的就去学习。
193、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蒙田
194、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195、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96、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197、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商君书·更法》
19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9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20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201、善问着,如攻坚木,先其易着,后其节目。——礼记
20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203、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204、董仲舒幼年好学,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儒学。董仲舒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205、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206、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207、不以私害法,则治。——《商君书·修权》
208、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薛宣
209、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10、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211、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212、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温家宝〖14字〗
21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214、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215、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216、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217、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218、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219、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220、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221、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22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223、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22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25、学无止境。——荀子
226、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27、后世对董仲舒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董仲舒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儒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为发展儒学做出巨大贡献。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228、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229、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23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31、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32、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233、臣闻圣主为政,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西汉《东方朔传》
234、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2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36、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237、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23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8字〗
239、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240、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241、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24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43、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24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言志诗》
245、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