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时间:2024-11-20 14:38:58

1、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2、深邃沉郁的意境。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诗歌的意境: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孟浩然,虽然是盛唐著名诗人,但仕途不佳。有的说年轻时就喜欢玩,家里条件好,对功名不感兴趣;有的说这哥们有考试晕场的毛病。我更相信后者,因为“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向往,更何况有了科举。即便嘴上说无意仕途的,哪个不是想靠着名气走捷径?毕竟有大家是不喜欢命题作文的!看唐诗三百首,名家的应试诗只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另外两个入选的是钱起和祖咏,不为大多数人熟识。所以,大家愿走其他途径,毕竟,那大名气,考不上觉得丢人现眼呢!那时,也有和咱们当今高考类似的推荐。孟夫子也想走推荐这条道,于是托人推荐到唐玄宗那里。唐玄宗也闻其名久,也想做个顺水人情。等见了面,唐玄宗问他:最近有啥大作啊?孟同学张口就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人唐玄宗气的,你这家伙,谁弃你了?谁疏你了?咱有规定,主要靠考试,这推荐咱也不能太多是不是?那对别人也不公平啊?得了,你回去继续抱怨去吧!于是,孟夫子这仕途梦碎了。您说他心里能得劲?

7、首先要读懂诗歌的意思,然后才能谈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一个审美范畴,可以理解为一种直观的画面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绪,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在画面之外多了一种浓郁的情绪。

8、所以我个人觉得氛围其实是作者的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的一种升华。有了意境诗歌才有了魂,才能有引起读者共鸣的氛围。就好比一个家庭中的两个成员的分工,意境主内,氛围主外,不可或缺。

9、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11、从形式上说,古诗流传至今已有很多形式,如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等等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1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4、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15、串串似珍珠,却又像铃铛;

16、诗歌中所谓的意境,就是在构思诗歌作品中所要表现意义中的环境,这种环境是和作品要表现出的意义紧密相关的。氛围则不同,氛围是一种置身作品以外的东西,确切的说,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我才想到要创作这篇作品。

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8、我想诗歌也是如此,遣词造句固然重要,但这些词句终究是为整体意境服务的,如同一幅画,单看局部也许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笔法,但放远看却是美不胜收。所以,诗歌的意境并不是可以分析出来的,而是要用心去体会。诗歌就是用文字作为画笔,勾画的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在欣赏的时候,要通过那些文字描绘去还原诗人眼中的画面,并将自己置身其中去体味作者当时的心境。诗歌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能通过画面的塑造引起我们的共鸣,要想对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充分了解,不仅要有画面感,更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和作者共振。

19、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20、从体裁来说,古诗有五言或七言绝句,或歌行,乐府等,现代诗则有自由诗和散文诗等,门类亦是繁杂。

21、意境,指艺术创造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22、微风送清香,荡气又回肠;

23、秋天山中一场大雨后天气转凉,晚上雨停后,一轮圆月升起,柔和皎洁的月光透过雨后的水汽洒在松林间朦朦胧胧的。清澈的山泉静悠悠的在光滑的石头上流过。大雨、明月、松林、山泉、石块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场景,那份静谧、那份闲适用心感受就在眼前。

24、上面这首诗歌是今年五月份我创作的。当时的情形是,面对一棵棵开满了雪白槐花的刺槐树,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看上去平凡的刺槐能开出这么清香扑鼻的花朵,我不由得产生了想为它赋诗一首的念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氛围。

25、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6、意境是作者通过意向的描写来构建的一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抽象的,需要读者来感悟的特殊空间。

27、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

28、比如本人最近写的一首小诗《画》,内容如下:杏林滴落亭台间,杨柳拂堤水含烟。桃源隔世良人伴,只羡鸳鸯不羡仙。我通过对画中花海,亭台,拂堤杨柳,朦胧的湖面以及相偎的一对佳偶这些美丽意境的描写,让别人来感受我表达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氛围。

29、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诗歌的留白。所谓的诗歌的留白就是欲言又止,点到为止,给读者提供一个场景,而更多空间留给读者自己结合自身经验去补充。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歌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诗歌必须是开放的,有不同可能性的。就像上面举的例子,作者通过一系列意向的描写,烘托出一个愁字。而这个愁字就是最大的留白。怎样的愁每个人读会有不同感受。

30、雄壮阳刚类意境。

31、我以两首唐代的诗来分享下:

32、董青岛供稿。

33、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34、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诗歌的形式和体裁,然后还有诗歌的分类。

35、释义:

36、诗歌的意境,除了文字方面所展示的表象。个人认为,更多应该从诗人当时的处境、心情方面考虑。比如,孟浩然的《春晓》,从字面看,描写了作者舒适慵懒的心情,但是,结合孟浩然的生平,因为迟迟未能入仕,这首诗是否也反映了诗人的一种伤感?

37、《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38、所谓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39、其实,也许有的文字是作者信手拈来,只是我们后人在妄加揣测罢了!正如庄子的子非鱼一说。

40、诗之意境,乃作者用心血构筑的一爿内在精神层面的界域:它或喜或忧,或苦或甜,或阳光或阴暗,或高山峡谷,或幽境田园……这是诗人追求和表达之幻化"意识流"也,读者认为它是什么,它便是什么;至于氛围,亦是此诗彼诗通过诗人营造的一种表层镜像,它为烘托诗境而生,为滋润"诗眼"而活矣!

4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3、孟子讲知人论世,想要感受一首诗的意境,就要了解许多背景知识,了解这首诗相关联的许多东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诗歌的意境。

44、《登岳阳楼二首.其一》宋代:陈与义

45、(图片来自网络)3

4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7、《观沧海》两汉:曹操

48、如曹操的《观沧海》:

49、苍凉悲壮的意境。

50、浓浓花中蜜,引得采蜂忙。

51、诗歌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52、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53、配图来自自拍。

54、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55、《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56、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57、王维《山居秋暝》

5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9、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60、《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61、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62、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意境,指艺术创造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作品时,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所说的三境中,“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其次,要弄清楚“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因为所有的诗词都涉及到“情”和“景”的内容,所有好的诗词中的“情”和“景”都达到了水乳交融。需要指出的是,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并不等同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它既是唤醒诗人特定感情的“景”,也是在此种特定情感支配下所创造的“景”,所以,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激动。因此,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一定要领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才能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第三,要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如下。  (一)触景生情,情随境生  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因遇到某种物境,触发了某种情意,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便是如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一幅江南艳丽的水乡风景图宛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选取了富有江南特点和春意的景物(莺啼、绿、红、水村、风、寺庙、楼台、烟雨等),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把零散的自然景物加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精确描绘,使人身临其境——宛然置身于迷蒙烟雨、春意盎然的江南大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极大的感染。然而它不仅是一幅歌颂春光的写景图,而且在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之中,给予信佛的统治者以含蓄委婉的嘲笑,达到了情意情景水乳交融之境界。(二)移情入景,景中生情  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把这种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的物象带上了主观情感。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鸟惊心”明显带有诗人“感时”、“恨别”的主观色彩。遭遇“鸟语花香”,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们定会抒发喜悦之情,可是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家人离散的处境下,杜甫见花开流泪,闻鸟语惊心,花香鸟语这种美好的景物,此时却勾起了诗人痛苦的情怀。诗人以主观感染客观,统一客观,达到了意与境的统一,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此,“意”与“境”的交融,不管它是情随境生,还是移情入境,总之要在一首诗中和谐、完美,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方能够成好诗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失为具有完美意境的典范,他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交融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了。难怪闻一多称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再如欧阳修的闺怨词《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二句,意境曲折,层层深入而浑然一体,前人评价颇高。该词中闺中怨妇借暮春景象,感叹青春消逝和精神上的孤寂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所以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63、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危楼。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6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5、目寻不远处,方知槐盛放。

66、想到被风雨打落的春花,是不是有花未开满就陨落的忧伤,从而道出自己年华将老的失落?

67、我个人觉得意境和氛围是一种承接和因果的关系。诗歌因为有了意境才能烘托出一种作者想表达的氛围。

6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9、分析诗歌意境先要找准诗中的物象、意象,然后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语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再联系背景概括出诗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70、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1、我们再来看作品的内部,这首诗歌是描写槐花开放的情景的,我当时是先闻到花香的味道才发现原来是槐花盛开了,看着这一穗穗槐花,它既就像一串串珍珠,又像一个个小铃铛,引来了蜜蜂在忙碌的采蜜。这就是诗歌中的意境。

72、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73、但无论古诗或现代诗歌,它都是诗人内心的终极表达,一定有它的内涵和意境,有其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否则,就只是无病呻吟的流水帐了。

74、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75、淡泊静谧的意境。

76、我想通过这样一解释,就会明白意境和氛围的不同之处了。

77、旷达开朗的意境。

78、那么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呢?虽说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和见识有层次,有差异。但我认为,只要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作者的生平及性格,作者的创作背景,那么就能做到求同存异,对诗歌的意境作出大致相当的解读。

79、比如拿一首张继的《枫桥夜泊》来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的意向有月、乌啼、霜、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这些意向的描写共同服务于一个“愁”字,就是共同营造了愁这样一个意境。这就是诗歌的艺术性所在,借景抒情,侧面烘托,而不是直白的描写。诗歌本身并没有正面描写诗人怎样愁的,但是却把愁写到了极致。

80、我并不同意所谓“分析”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的好坏本不可以分析出来。上中学时,老师经常把一些著名的文章拿来,逐字逐句的分析,告诉我们这个用词多么好,那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多么伟大的情怀,分析完还不忘总结中心思想。经过这么一折腾,再好的文章在我心里也变成一堆没有生气的碎片,毫无美感可言。就好像一位美女,你愣是将她肢解为零散的器官,再告诉我每个器官长得多完美,我除了感到恶心,实在不会有更多的兴趣。美女是要看的,那些原本并不完美的器官组合在一起却可能是一副完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