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盖夫秋之为状也:
3、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罨画溪深方误入,洞庭湖晚未成回。
6、“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7、风凄露下,走磷飞萤!
8、青山一望黛痕浓,灵秀西来到武中。
9、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10、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
11、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1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3、公
14、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15、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6、秋寻草自序谭元春
17、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18、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19、(四)何以谢人间之覆雨翻云,闭门高枕。何以消天上之清风朗月,放汝入心。
20、淡云高日衬芜青,楼影天光逐画屏。
21、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22、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23、有时风向池心过,无眼香从水面来。
24、《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25、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6、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7、天净沙·秋思
28、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29、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
30、七月芙蕖正烂开,东南园近日徘徊。
31、秋风思念家乡的诗句(二)
32、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绽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33、遇见秋天的文言文有:
34、秋游六首
35、(二)焚香览书,人事都尽。
36、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37、邵雍〔宋代〕
38、坐来一霎萧萧雨,又送新凉到酒杯。
39、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
40、秋风思念家乡的诗句(一)
41、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
42、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43、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44、秋天;秋日;秋季;金秋;三秋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九秋书(九秋风露);劲秋书>(悲落叶于劲秋);雁天书>;F天书>;F序书(请尊对F序,高宴有余欢);阴中书>(秋为阴中,万物以成);白藏书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5、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47、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
48、更欣学子争桂冠,且看"腾飞"冲月宫。
4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50、秋韵满园如画里,书香片片在梧桐。
51、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52、秋声赋欧阳修
53、(一)世人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自吾睹尔笑靥,无一日不醉也。
54、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55、秋色盈目秋叶黄,书声漫耳书册香。
56、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57、刘禹锡《秋词》
58、隔帘花落,松梢月上。钟声忽度,推窗仰视。河汉流云,不若汝之姿。
5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0、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
61、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
62、——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63、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
64、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
65、浮动春心偷一眼,香风玉雪解娉婷
66、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67、拾叶只知天高爽,抚案方晓万物章。
68、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69、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70、(三)会心处,自有濠濮间想,无可亲人鱼乌。偃卧时,若见卿容笑貌,何必夏月凉风。
71、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恍然,何恍然之多?然则予胸中或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72、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7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74、李善注:“金素,秋也。
7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6、金粟丹砂逐人沁,北楼南宇照晖红。
77、马致远〔元代〕
78、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79、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
80、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
81、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
82、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
83、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84、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85、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86、——欧阳修《秋声赋》
87、“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88、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89、描写秋天相遇的诗句如下:
90、杜牧《秋夕》
9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92、秋天的 姜振坤 三秋:古时将秋季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称“三秋”,代指秋天。
93、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