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到表扬就惶恐,笑脸迎接人批评,
2、如果能以恩抱怨,怨恨之人就感激;
3、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4、第一段----入则孝
5、高尚朋友喜欢你,未来事业大不同;
6、如果见到人长处,马上就向他学习。
7、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8、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9、弟子规第一段是“入则孝”。
10、直面错误是胆量,讳疾忌医是恶魔;
11、【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12、房屋清雅墙壁净,书桌整齐文具正。
13、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在日常生中要做到孝须父母,友爱兄弟姊妹,相处`要平等博爱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习,做一个有仁德的人,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听父母话,父母叫你时要立刻回答,对父母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14、父母爱好的东西,要尽全力为他们准备妥帖;而父母不喜欢的东西,就要谨慎小心地为他们去除掉。
15、礼义廉耻是人生的枝干。“礼”,当然也是对父母的恭敬开始的。“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长者先,幼者后”,从对父母的恭敬,自然养成了一个礼的态度。
16、埋头苦干作贡献,不能空口说大话;
17、大家都坐着的时候,长辈站起来时,晚辈也应该站起来;大家都坐着的时候,又一个长辈进来了,晚辈也应该立即站起来,以示尊敬。长辈坐定以后,晚辈应该等长辈示意自己坐下时,才可以坐。在尊长跟前与尊长说话,或者在尊长跟前与别人说话。
18、“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所以,推行礼义廉耻是治国,一个团体一定要有礼义廉耻才能维系。仁爱和平的精神,可以让天下相互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修养德行都能做到。
19、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尊敬、孝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儿女对父母应该恭顺体谅,悉心照顾,凡父母有所呼唤命令,必是父母有所需要或者教诲。
20、远离君子无限害,小人渐来百事坏。
21、做人要学弟子规,这是圣人的教诲。
22、走路收腹又挺胸,站立稳当像棵松。
23、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4、人人都应有才华,有了才华荣誉大。
25、【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26、【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27、衣食住行和财产,相貌地位和名誉,
28、如欲长辈叫别人,就要替他去找寻。
29、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30、如果那人没找到,自己替他把事问;
31、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32、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33、公开说人的长处,就是一种好品行。
34、意思:
35、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36、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37、学问修养和道德,志向理想与毅力。
38、出则悌
39、如果自己不愿意,换了别人怎服气?
40、【解释】不论饮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41、起床之后叠被子,卧室干净又整齐;
42、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43、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44、关心天下的大事,家长里短不要说;
45、座位旁边要干净,课桌抽屉勤打扫;
46、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
47、合作才能出效益,利人同时又利己。
48、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49、转弯之处要慢行,以免碰人或自碰。
50、有条有理不混乱,重点一定要突出;
51、不能过饱不挑食,剩菜打包不浪费;
52、眼界不开见识短,南辕北辙是蛮干;
53、弟子规第一段总叙
54、父母命,行勿懒
55、衣服脏了及时洗,穿过以后要挂起。
56、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
57、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58、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59、话说多了不值钱,言多必失惹人烦。
6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6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
62、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6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64、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有身体有病,就会使得父母担忧;道德遭到了破坏,就会让父母感到羞愧。
65、人人生来都平等,尊卑只是运不同。
66、《弟子规》顺口溜
67、父母不满的缺点,尽量克服要去掉;
68、意思是:帽子一定要带正,衣服的纽扣要结整齐,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
69、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70、追求真理能舍身,见了强者不谄媚;
71、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72、父母责,须顺承
73、“入则孝”的基本内容如下: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74、五岁神童背诵一千个成语编成的中国史
75、早上一定要洗脸,梳头漱口不嫌烦。
76、意思是说,弟子规是圣人的训导,首先是孝和悌,其次是爱众和亲人,也就是要有爱心,做好这些了,还有剩余的能力,就应该学习文化了。
77、富贵不忘穷朋友,贫穷不忘守贞节;
78、上过厕所用水冲,回来洗手要干净;
79、出门办事问父母,完事回来打招呼。
80、父母呼,应勿缓
81、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
82、父母教,须静听
83、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84、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85、不是经典不要看,杂书看多志向乱。
86、有了疑问随时问,勤奋虚心找答案;
87、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因此,说话要分清场合、对象和时机,切不可因一吐为快而招致灾祸。
88、原文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89、家常便饭最养胃,素食环保又不贵。
90、早上起早身体好,按时睡觉不太早。
91、成人喝酒限半两,免得醉了身难受;
92、如果品德有污点,父母也觉不体面。
93、【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94、其次要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信。处事要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95、共同修养好品德,严于律己待人宽;
96、《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97、贪多就会嚼不烂,不可抓大而漏小;
98、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99、前三章的内容:
10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01、如果要用人东西,向他求借要有礼。
10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103、处事要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104、计划要宽执行严,书读百遍义自现。
105、如果自用满父母,父母伤心不喜欢;
106、见了富人不巴结,见了穷人不轻蔑。
107、如果自己盲目干,吃亏后悔也不孝;
108、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
109、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10、不是有心犯的错,就是可原谅的错。
111、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112、如果长辈不爱我,孝顺才显我有德;
113、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114、【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15、出而告,反必面
116、即使上学要迟到,也要收拾好书包。
117、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118、做事谨慎讲信用,尊敬师长爱同辈。
119、事情要是不好办,轻易许诺等于骗。
120、《弟子规》共分为七段,此为第一段“入则孝”,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21、译文:
122、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123、冬则温,夏则清
124、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125、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
126、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127、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128、小步快走见长辈,告别之后慢慢退。
129、读书方法有三到,心眼口都很重要。
130、若是有意犯的错,就是无耻的罪恶;
131、如果见到人短处,就要反省问自己。
13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133、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34、对待财物看得轻,争斗埋怨不会生。
135、“廉”,“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36、【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137、如果师长有过错,不能藏着不敢说。
138、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139、书籍排放要分类,包上书皮用得久;
14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141、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142、说话做事多忍让,即使有仇也会忘;
143、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
144、兄弟姐妹要和睦,就是孝顺的表现;
145、知错能改错减少,如果掩盖错更多。
14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147、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148、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49、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150、借人东西及时还,以后再借就不难。
151、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52、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
153、这个基础打好了,再学文化才有用。
154、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孙元觉一声不吭地背起抬爷爷的竹筐,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了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155、人的肉体没差异,心灵美丑如天地。
156、学了知识不实践,华而不实成空幻。
157、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
158、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159、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不论饮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
160、【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161、事情即使很细小,计划咋做要回报。
16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6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64、贡献虽多要的少,别人就会喜欢你;
165、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166、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167、鞋和袜子要合脚,不能紧也不能松。
168、《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169、“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听到父母的叫唤,应该立即应答,不应迟缓;答应父母要做的事不可以懒惰,答应了要赶快去做;父母在教诲的时候,要恭恭敬敬的领受;父母训斥、责罚时,要虚心接受,以反省的心来接受。
170、无论吃饭和洗涮,走路打车坐或站,
171、饮食起居有规律,学习工作要专一。
172、别人忧愁多安慰,别人愤怒多劝导;
173、《弟子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德目中的其他德行,也是从孝道延伸出来的。一个人在家庭当中形成的德行,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所在。我们看父子关系,以前在古代,皇帝叫“君父”,是把孝心自然的转变成忠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到学校去读书,老师叫“师父”,同学叫“师兄”、“师弟”。
174、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75、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176、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
177、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178、既能勉励了听者,同时你也受尊重;
179、进入单位或私宅,敲门告诉有人来。
180、即便不如普通人,也不值得生自卑;
181、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182、人人都有秘密事,不能侵犯隐私权;
183、平时相互劝行善,朋友过错要规劝。
184、如果不问拿来用,说你小偷不亏你;
185、就会招来坏朋友,好人也会离开你;
186、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187、逢迎巴结讨好话,污言秽语把人骂。
188、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189、说时脸色要和善,声音温柔语不恶;
190、对于父母的责备,真心实意作检讨。
191、人有私,切莫说。
192、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193、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9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95、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19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197、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198、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199、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想用别人的物品,应该明明白白向人请求、以征得同意。
200、《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对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信。
201、答应之后办不成,误人损己没脸面;
202、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203、如果用坏要包赔,各种便宜不要贪;
204、说话咬字要清楚,不能太快不模糊。
205、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僻怪事,不要好奇过问。
206、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话出自《弟子规》,让我们从中了解当父母有过错时,做子女应该怎样进行劝谏。
20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208、父母有事让你干,赶紧行动莫偷懒。
209、众人都爱随大流,高尚君子就是稀;
210、总叙
211、对于君子应敬佩,他们说话没忌讳。
212、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213、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214、长辈问话站起答,认真听讲要面对;
21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216、比如“悌”,友爱兄弟姐妹。《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217、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
218、仁爱和平是花果。“仁”,设身处地,“冬则温,夏jump则凊”,体恤得很细微。“爱”,“亲有疾,药先尝”。“和”,“怡吾色,柔吾声”,要心平气和去劝。要劝到什么程度?劝到“号泣随,挞无怨”,连父母打他、骂他,他都能心平气和,不跟父母计较,不生一点怨恨,这个人一生的修养才能到“平”。他不记恨父母,只记父母的好,只想著怎么做才能真正劝诫父母,这个人才有和、平的修养。
2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220、只要努力多勤勉,人人都能成圣贤
221、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222、书法本是大享受,心情浮躁字不秀。
223、闲谈不论人之过,静坐长思自己错。
224、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
225、如果这些不如人,更要锻炼多学习;
226、“信”,诚信,这也是从对父母的诚信来的。“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情赶紧去做。留名青史的圣哲人有一个原动力,就是对父母的忠信,甚至是对祖宗的忠信。
227、“耻”,人羞耻心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小时候最怕哪句话?“真没家教!”别人一讲,好像很难受,赶紧收敛。“德有伤,贻亲羞”,怕让父母蒙羞,这是一个人羞耻心的源头。
228、对待父辈祖辈,如养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长辈,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兄辈,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长,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同胞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229、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30、扩展资料:
23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32、听到过错就生气,听到赞美就得意,
233、自己即使有才能,不能得意又忘形。
234、晨则醒,昏则定
235、做事之前先计划,忙中出错损失大。
236、如果没有询问主人意愿,或者问了却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窃行为。借人物品,应该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237、如果身体受了伤,父母操心寿不长。
238、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239、看到别人有才能,不能忌贤和妒能;
240、衣服帽子穿戴正,扣子扣好照照镜。
241、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
242、人非圣贤都有短,揭人短处伤脸面。
243、如果自己不客观,不要轻易就发言。
244、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245、“义”,《弟子规》里面讲:“事死者,如事生”,那种情义,父母离开了都没有减少,也是从孝道来的。
246、:
247、实事求是不篡改,不能拍马把人骗;
248、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249、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泛爱众》。抱怨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长久的。正如俗话说:“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我们应当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激。
250、即便现在差得远,以后也要多努力。
251、报怨短,报恩长。
252、光知工作不学习,就会固执不谦虚。
253、没人应声不要进,免得误会惹祸灾;
254、要扫天下勤扫屋,闲来常读陋室铭;
255、大话谎话和废话,我们决不说一句;
256、年龄大的不霸占,年龄小的要友善。
257、“忠”,忠心。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忠诚,他怎么对别人忠诚?所以“入则孝”说:“亲所好,力为具。”忠诚就从这里出来。
258、弟子规第一段
259、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260、主人要问是哪位,柔声回答你是谁。
261、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262、符合身份和家境,经济实惠又耐用;
263、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264、《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并分为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
265、大胆思考小心做,既不轻视也不怕;
266、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267、二、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方面不如他人,心里不必难过,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物质上的这些享受够用就好,知足才是真正的富。
268、意思是:假使父母亲有过失、有不对,为人子女基于尽孝,我们也要劝勉父母不可以这样做。如父母不接受,我们可以委婉的再劝谏。父母再不接受意见,我们就会觉得很难过,为什么父母不能接受我的建议。即使被他们打了,也不应该有所怨恨。
269、对于父母的教导,认真听从不急躁。
270、女士老人应优先,不能争抢和捣乱;
271、天赋人权要自爱,博爱能成大英雄;
272、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273、亲近君子好处多,提高修养少过错。
274、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275、别人忙时不打搅,别人烦时不干扰。
276、以势压人心不服,以理服人没怨言;
277、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278、沽名钓誉伪君子,脚踏实地人赞颂;
279、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80、下级面前品行端,既要仁慈又要宽。
281、应该低声细气,不应该咋咋呼呼;但声音太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尊长听不清楚,也不合适。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该站起来回答,而且应该注视聆听,不应该东张西望。
282、十八岁前不喝酒,以免发育成小丑。
283、说话之前先考虑,不能损失了信誉。
28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285、《弟子规》原名是《训蒙文》,为清朝秀才李毓秀所著,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三字一句,二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其寓意深刻,
28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287、春秋时,有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十分孝顺长辈,可他的父亲对祖父极不孝顺。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里去。孙觉元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
288、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289、【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290、如果知道不准确,不要随便作宣传;
291、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292、东西即使不值钱,也不能把父母满。
293、【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294、谨
295、鹿乳奉亲
296、相关典故:
297、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行礼;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如果遇见长辈时,自己是骑马或乘车,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应该坐着。具体是长辈坐下前,晚辈不应该先坐。
298、心伤:难过。东西虽然很微小,也不要私自隐藏起来;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使父母很难过。
299、邪僻荒诞的事情,不闻不问不关注;
300、现在看起来社会问题频传,但只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德目都在人的心中,还有哪个问题不能解决?有孝悌了,哪来的家庭冲突?有忠信了,哪来的跳槽、哪来的不讲信用?有礼了,就不冲突,互相尊重。有义了,人就有情义、恩义,哪有现在离婚率这么高的现象?有廉耻了,哪有人再贪污?有仁爱和平了,那就是互相爱护、互相尊重的和谐社会。
301、董遇巧用三余
302、有错就先改自己,没错也要多警惕;
303、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304、喝酒赌博热闹处,快步走过莫留步。
305、市井小人爱这样,君子一定戒掉它;
306、一旦别人知道了,就会恨你惹出祸;
307、受恩经常想着报,遭怨马上就忘记。
308、如果长辈疼爱我,理当孝顺容易做。
309、父母有事把你喊,不要磨蹭和怠慢。
310、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311、解说:
312、【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313、对于父母的爱好,努力帮他来办到。
314、所以,要实现理想的社会目标,一定要从孝道入手。一个企业肯去做,也能“上下无怨,民用和睦”。谁最有福气?肯听圣人、肯听老祖宗的教导,去落实在自己的家庭、企业、团体,这个人最有福气,因为他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经营人生。所以,我们得要从根本上去努力,不能好高骛远
315、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
316、入则孝
317、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318、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319、父母老师长辈前,声音要低话要甜。
320、人生易老时间短,做事争分又夺秒。
321、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322、不能声小听不见,不能结巴条理乱;
323、岁大学毕业生私塾任教育圣童
324、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325、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326、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327、事情无论有多么微小,都不要胡乱做事;如果人性胡为,你的德行便会出现一些毛病。
328、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329、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330、【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331、背后讨论人的错,就是一种大罪恶。
332、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此句名言是告诫人们不要热衷于别人的隐私,更不可到处宣扬别人的隐私,否则必会招人反感,有时候,太过了解别人的隐私还容易招来祸患。
333、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334、【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335、报出真名实姓来,免得别人当作贼;
336、出则弟
337、爱护一切的生命,学习仁德和英雄。
338、品德高尚自出名,出名不是爱显能。
339、如果对人提要求,先看自己愿意否。
340、总觉自己了不起,纸上谈兵没出息;
341、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342、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343、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344、衣服整洁又合适,才能显出好气质。
345、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凡是说话首先要讲诚信,欺骗与胡说怎么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