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2、句子分析或赏析是中考必考的点,分析句子描写方法的角度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分为两大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
3、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朵云;祖国是森林,我就是森林里的一棵树;祖国是高山,我就是高山上的一块石头。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5、月是黑夜的眼,帆是大海的眼,露是花朵的眼。泉是沙漠的眼,火是寒夜的眼,草是春天的眼。
6、环境描写也是起烘托主要人物心情的作用,当然也有其他作用,诸如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暗示主题等。
7、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件做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8、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9、“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10、真诚是简单的,只有虚伪者才会觉得难以接受。人生哲理是简单的,只有平庸者才会觉得难以悟透。
11、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12、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13、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外在表现是诗词中含有明显的包含着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景生情,情寓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4、象征:是文章立意高远,含义深刻。
15、赏析:用简单的笔墨,对所描绘的人物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大笔勾勒有略貌而重神的特点,给人真实而富有意味的感觉。作者描写杨二嫂的形象,只用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16、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17、铺垫: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18、侧面描写,是指从他人角度来描写,起衬托的作用。
19、欲扬先抑: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作品感情更加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
20、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烘托、渲染、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21、人物正面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
22、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伏笔与照应往往配套使用。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23、注意: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24、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25、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26、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27、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9、借景抒情重在“抒”,寓情于景重在“寓”。抒是抒发;寓是寄托。前者重强调在写清景物的特点的基础上直接、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后者重在写景,让景物替人抒发情感。但两者都强调情景的融合。
30、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而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31、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32、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33、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4、对比: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