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1、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2、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3、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4、本,根本。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
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6、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了、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7、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
8、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9、—《荀子·劝学》
10、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1、关于"礼仪"的古诗:
12、—《荀子·非十二子》
13、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
14、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15、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16、嘴巴说好话,行动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
17、乱则国危,治则国安。-一《荀子·王霸》
1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9、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0、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21、—《荀子·强国》
22、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23、荀子作为战国末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孔孟儒家思想。荀子参与政治的热情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但战国末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郁郁而终。
24、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25、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26、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27、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2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2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30、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31、说明为人应当诚实的道理。
32、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33、—《荀子·不苟》
34、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3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36、—《荀子·哀公》
3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3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3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40、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41、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一一《荀子·儒效》
42、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43、—《荀子·荣辱》
4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5、中华代代相传的古代文明礼仪名言:
46、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47、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48、--左传
49、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50、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5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52、但他着眼于现实社会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政治观点,即礼法一体化和君臣民三者之间的政治秩序,进一步发展了儒学。荀子的政治理念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荀子的《君道》一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礼法观、君臣观、君民观三个方面透视出他所构筑的隆礼重法,君逸臣劳及君舟民水的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53、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54、—《荀子·非相》
55、—《荀子·大略》
56、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57、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58、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60、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61、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62、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63、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64、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65、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66、礼以顺人心为本
67、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68、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69、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70、利少而义多,为之。
71、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72、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7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74、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7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76、—《荀子·修身》
77、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7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79、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骗人。
80、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
8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82、—《荀子·解蔽》
8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84、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85、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86、礼义生于富足,起于贫穷----汉•王符
87、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88、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8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90、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91、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92、—《荀子·子道》
93、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94、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5、说得到,也能做得到,这种人就是国家之宝。
96、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97、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98、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99、这是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
100、—《荀子·性恶》
101、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102、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103、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104、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105、----左传
106、利少而义多,为之
107、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108、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109、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110、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111、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12、—《荀子·儒效》
113、礼以顺人心为本。
114、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115、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16、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
117、一一《荀子·非十二子》
118、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119、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1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荀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121、礼者,人道之极也。
122、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123、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1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