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仪容操行以显其心志,独自驰思于杳远幽冥。
2、寒乃姆:是四分之四拍,鼓点为“咚大,咚”。在舞蹈时有时高呼“凯那!”(意为加油),有时高呼“巴力卡勒啦”(意为妙啊)常用于婚礼,村中家中集会,其中“买西来甫”最为有名。
3、丽人行展现的是一副唐朝仕女翩翩起舞的画面,舞蹈动作流畅优美整齐,音乐体现了唐代的古典与大气,呈现了大唐的盛世。
4、①南疆,以喀什地区为代表,风格明快、活泼、深情、优美。
5、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水的精灵般仿佛从梦境中走来。
6、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
7、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转、甩、开、合、拧、圆、曲,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
8、舞蹈总的来说,分为四大类——刀朗舞、赛乃姆、拿孜尔空、夏地亚娜。
9、自娱性舞蹈。广泛流传在各地,节奏以、拍为主,个别地区(如哈密)有拍。赛乃姆原是古代民间曲调的一种,节奏平稳,旋律优美,适于舞蹈,后来与节奏欢快的曲调赛勒凯相结合,形成由慢转快的两段体的舞蹈形式,被收进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
10、伊斯兰教传入后,逐渐演变成节日的群众舞蹈活动。在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时,萨玛舞被收在歌舞组曲“麦西来甫”的开始部分。
11、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
12、拿孜尔空:四分之二拍,流行于东疆,即是哈密、吐鲁番一带。用来表现生活气息,可以说从吃饭工作生活无所能用欢快的舞蹈来表现出来,而且非常活泼诙谐。
13、天上一轮春月开宫镜,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
14、风俗性舞蹈。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地区为喀什、莎车等地。“萨玛”原是古代的一种拍的民间舞蹈,曾盛行一时。
15、萨玛舞,风俗性舞蹈。
16、《丽人行》起意于杜甫同名长篇叙事诗,作为重庆市歌舞团原创舞剧《杜甫》中最华丽、最妖娆、最吸粉的群舞之一,通过新颖、独特和富有汉唐特色的舞姿体态、宫廷服饰、人物神情、舞蹈韵律法则,以舞立象,以舞传情,以舞带戏,细腻生动地还原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闲适浪漫的游春场景,描绘了娘娘们“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古典之美。
17、舞至高潮时,观众合着节奏拍手并欢呼助兴。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弹拨尔、热瓦甫、都它尔、沙塔尔、手鼓等。以手鼓掌握舞蹈速度。
18、礼俗性舞蹈。以双人对舞为基础,带有竞技性的组舞。流传在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县。“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古代维吾尔族人的自称。
19、夏地亚娜:四分之二拍,多在特别盛大的典礼上表演,情绪非常欢快。
20、开始时唱散板序歌的部分无舞蹈,其他各部分的舞蹈是:奇克提麦(拍)、赛乃姆(拍)、赛乃凯斯(拍)、赛勒玛(拍)。多朗舞的表演程式:不分男女老少,团团围坐,鼓声起后,纷纷邀请对手双双起舞,其舞步稳健豪放。
21、多朗舞,礼俗性舞蹈。
22、是节日或盛大集会时在广场上表演的群众集体舞蹈形式,流行全,盛行于南疆。
23、夏地亚纳
24、多朗舞是他们传统风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婚嫁、喜庆日欢聚时,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25、②北疆,以伊犁地区为代表,风格潇洒、豪放、轻快。
26、赛乃姆的地区特点为:
27、舞者必须自始至终跳完整个舞蹈,中途不准退出,观众也不得随便离开舞场。表演时的音乐伴奏按《多朗木卡姆》的演奏顺序进行。
28、随音乐节奏由慢而快。舞蹈由双人对舞转为集体圈舞,又由圈舞发展成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动作勇猛、矫健。伴奏乐器有卡侬、多朗热瓦甫、艾捷克、手鼓等。
29、舞蹈有:1、赛乃姆
30、自娱性舞蹈。广泛流传在各地,节奏以、拍为主,个别地区(如哈密)有拍。
31、她的妙态绝伦,她的素质玉洁冰清。
32、从《钦定皇舆西域志·卷四十》关于回部乐的记载,可知赛乃姆曾是清朝宫廷回部乐中的表演项目。赛乃姆的表演较自由,无论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33、③东疆,以哈密地区为代表,风格平稳、安详、风趣、乐观。习惯上在赛乃姆名称前,冠以地区名称,如:库车赛乃姆、和田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34、刀朗舞:四分之二拍,它的鼓点为“咚,大咚……咚,大咚”。起源于民间祭祀,庆祝丰收等等。节奏比较欢快开朗。
35、开始表演前,群众围坐,乐队和伴唱者聚集一处。音乐开始后舞者进场,可独舞、对舞,也可3~5人同舞。舞者随琴声、鼓点由慢到快即兴表演,也可邀请观众同舞。
36、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
37、舞的原创民族是维吾尔族,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女舞姿优美舒展,男舞姿矫健有力,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分为赛乃姆舞,萨玛舞,刀郎舞,纳孜尔库姆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