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1. 什么是倾销?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其商品销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2. 什么是反倾销?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依法对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各种形式的调查和制裁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倾销的损害。
3. 反倾销的立案条件是什么?
反倾销的立案条件包括:外国商品确实存在倾销的事实,并且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4. 反倾销的调查程序是怎样的?
反倾销的调查程序一般包括立案、调查、初裁、复审和终裁等环节。在调查过程中,会对进口商品的价格、产量、市场份额以及进口商的市场行为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5. 反倾销税如何确定?
反倾销税的确定是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评估的。一般来说,根据伤害程度和倾销幅度的差异,可以确定不同的反倾销税率。
6. 反倾销的影响是什么?
反倾销的实施对于防止倾销行为、维护本国产业利益和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征反倾销税,可以有效地抑制倾销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本国产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7. 反倾销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反倾销措施一般适用于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而采取的,对倾销行为进行制裁和阻止的政策措施。
8. 反倾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什么?
反倾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倾向。它可能会引起贸易摩擦和争端,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平衡发展。
反倾销是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倾销行为的损害而采取的防御措施。通过对倾销商品加征反倾销税,可以限制其低价销售,维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秩序的公平竞争。然而,反倾销措施也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时,需要兼顾保护本国产业利益和维护贸易自由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