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露跳珠》宋-释惟一
2、《咏露珠》唐-韦应物
3、早荷承湛露,修竹引薰风。
4、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5、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出自宋代《昭君怨》
8、七律书斋乐趣
9、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0、勤劳创业财源广,遐迩高歌爽笑颜。
11、《荷露烹茶》清-乾隆
12、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
1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4、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15、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观荷叶露珠[唐]齐己
1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8、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唐代·温庭筠
19、七律爱我中华
20、出自唐代诗人曹勋《泛湖次柳洲二首》
21、万斛银珠无用处,翠盘擎到日光乾。
22、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2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先秦·屈原《离骚》
2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5、雅室键盘常为伴,咨询探讨幕屏中。
26、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27、山色渐争秋气势,荷花全露晓精神。
28、近遥纵横求识广,今古华洋尽相通。
29、雾,似有形而又无形,朦朦胧胧的飘渺于文人的诗篇之间。
30、凌雾行(韦应物)
31、政策惠民发展快,脱贫致富众人欢。
32、——皎然香与露华清,露浓愁杀人。——赵长卿碧空寒露松枝滴,滴枝松露寒空碧。——王寂
33、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5、《溪上露坐》宋-陆游
36、半斤雷火烧红杏,一滴露珠凝碧荷。
37、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3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9、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40、关于荷叶上散落着露珠诗句,例如:
4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42、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
43、浮华难踏尖端地,锐取能攀万仞山。
4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魏晋·曹操《短歌行》
45、倚栏澄碧龟鱼乐,照眼荷花风露香。
46、《风荷举》宋-陆游
47、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4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49、雾秋楼白,灯花夜雨青。九天无一梦,此道付晨星。--白玉蟾。
50、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1、雾(李峤)
52、出自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5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4、四季消闲寓舍间,游浏网站幕屏宽。
55、《湛露》先秦:佚名;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56、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7、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5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9、《小池》唐-杨万里
6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61、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62、水亭夜坐赋得晓雾(李益)
63、拂晓拿舟东去。细看荷花垂露。
64、生活改善千家乐,官吏清廉百姓安。
65、《行露》先秦:佚名;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66、《观荷叶露珠》唐-齐己
67、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68、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
69、向人微露丁香颗——五代·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
70、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71、露重芭蕉叶,香凝橘柚枝。
72、新竹出林时解箨,小荷翻露已成珠。
73、锦绣中华春景美,九州巨变世欣观。
74、露白移长簟,风清挂幅巾。
75、追寻梦境烟云散,起傍荷花风露香。
76、《薤露》两汉:佚名;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77、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78、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
79、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80、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81、出自唐代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82、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宋·文天祥《正气歌》
83、优昙初现叶团团,错落明玑走碧盘。
84、纵阅千秋评过去,横观世界鉴当前。
8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汉乐府《长歌行》
86、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韦应物《咏露珠》
87、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88、《露荷》宋-王惟
8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90、写诗联对趣无穷,敲律填词奋笔功。
91、出自宋代朱翌《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
9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3、《赠赵县尉》唐-白玉蟾
94、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95、《梁王宅侍宴应制同用风字》唐-韦安石
9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9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 其一,《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其二,《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其三,《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真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98、中洋古现寻良策,快速腾飞改地天。
99、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100、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唐·李白《夏日山中》
101、逸志挥毫摹魏柳,闲情泼墨绘花虫。
10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103、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104、咏雾(苏味道)
105、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106、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荷露烹茶清代·乾隆
107、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8、七律环球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