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2、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3、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4、三国演义中曹操字孟德。
5、曹操字孟德。
6、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10]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10]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11](《魏书》记载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7、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操与德同义。操:操守、操行、节操。德:道德、仁德、德行。盂表示排行居长,古人以孟(或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长幼之序。
8、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9、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又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而后又被封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10、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宰相,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年轻时机智过人,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
11、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12、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13、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
14、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15、曹操,名为操,字“孟德"。“孟″字说明他在家的排,“孟″为长,“德″与“操″出巜荀子.劝学》-“是故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也。
16、曹操字孟德,说明他是庶长子。
17、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18、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19、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8],《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9]
20、还有一种说法是,孟代表着水。孟德就是拥有水一样的德行。这个说法似乎也很靠谱。
21、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22、又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而后又被封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23、曹操字孟达,是东汉末年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剿黄巾,刺董卓,灭袁术,袁绍,杀吕布,平刘表一举荡平中原各诸侯,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有其一,后期朝廷封曹操为魏王,权倾朝野,之后因头风症找神医华佗治病,因疑心太重,杀华佗,病重而亡。
24、主要成就:
25、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一生征战,对内平割据势力,对外攘蛮夷,统一了北方政权,而且注重恢复地方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作为一代枭雄,他还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26、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7、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28、曹操名操字孟德。名和字的关系方面,德就很容易理,德操嘛。至于孟就有很多分歧。有人说孟代表着长子,因为曹操是家中长子,所以在字里有一个孟。但反对者说。古代排行是家族的排行,曹操在家族中未必行大。另外曹操认为自己有长子的德行,似乎也不大通。
29、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30、曹操字孟德,“孟”字是说明他在家族同辈的排行,“孟”为长,“德”与“操”出自《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31、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32、黄淮流域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从曹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如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33、《三国演义》中曹操字孟德。
34、古人男性20岁(成人)时要举行加冠礼并取字,供朋友称呼表示尊重。而兄弟的排名以伯仲(孟)叔季为序,正妻生的嫡长子才能称为伯,如孙策,字伯符。其他妻妾生的庶长子,称为孟。
35、字孟德。
36、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超。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超,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说明、极好地补充了名。
37、操,操控,掌控之意,说明他有野心
38、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39、三国演义中曹操在第一回中出场,出场描写较为平淡: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不高大),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相当于师级军官),沛国谯郡人(现安徽省亳州市),姓曹,名操,字孟德。
40、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宰相,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年轻时机智过人,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
4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
42、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