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崇春江晚景》的中心思想是: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2、(1)三衢[音“渠”]:山名。在今浙江剩衢县。
3、“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5、(2)小溪泛尽:小船已经到了小溪终点。却:再。
6、绿阴不减来时路,
7、[注释]
8、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9、《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一首题画诗。题目的意思就是为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题诗。全诗展示画面景物。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画面上竹林外有两三枝桃花初开,水中的鸭子游得悠然自得,好傢它们已感受到了江水的回暖
10、作者:苏轼
11、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12、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13、《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原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题“鸭戏图”是一首题画诗。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16、《惠崇春江晚景》
17、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18、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19、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0、惠崇春江晚景
21、小溪泛尽却山行。
22、添得黄鹂四五声。
23、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正上市场的季节。
24、三衢道中
25、上:指鱼逆江而上。
26、“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27、中心思想: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28、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9、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0、三衢道中译文及注释
31、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2、【作者】苏轼【朝代】宋
33、朝代:宋代
34、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35、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6、梅子黄时日日晴,
37、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8、《惠崇春江晚景》诗意: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支粉红色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的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岸边长满处生的娄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