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精选 >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283句精选】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283句精选】

时间:2024-11-18 13:30:54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1、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康熙

2、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使任何物质欲望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失却其先后、轻重的次序,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圣人的行列。——康熙

3、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康熙

4、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康熙

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6、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

7、【译文】修养内心的好办法是减少欲望。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

10、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荣习而安焉,自无废事。——康熙

11、仙客钓鳌非我意,凭轩帷是羡安流。——康熙

12、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康熙名言

13、【译文】看到一些迹象就能知道事物的清白与污浊。

1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15、朕是皇帝,皇帝是不求人的,但外公求你,不要再复仇了。——康熙

16、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康熙

17、集众思,广忠益。(《三国志》)

18、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后汉书》)

1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20、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康熙

21、【译文】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22、【译文】希望树木长得茂盛,必定要使树根牢固;要想使河流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一定要多积累道德、仁义。

23、体一无终而无始,位三非寂亦非空。——康熙

24、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25、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26、【译文】迷途知返,能够醒悟过来往正道上走,离得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27、养心莫善于寡欲。(《明史》)

28、【译文】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俸禄不够多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认为不要在官位俸禄上患得患失,而应去追求道德和学识的进步。

29、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康熙

30、【译文】留给后代满筐的黄金,不如留下一部经书。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31、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康熙

32、【译文】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自己心念所感召来的。

33、进德修业,依于经史。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康熙教子名言

34、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样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康熙名言

3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康熙

36、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康熙

37、【译文】志士再渴也不饮盗泉的水,廉者再饿也不吃嗟来之食。

38、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在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新唐书》)

39、《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此二语简而要。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何由而生。——康熙

40、【译文】若想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或者是末端)就必须端正其思想(或者是根本)。

41、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康熙

42、【译文】坚持俭朴,厉行节约,是弘扬正道的本源;崇尚奢侈,放纵情欲,是败坏德行的根本。

4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4、【译文】顺应天理,和洽人心,时运就会一并到来。

45、【译文】独断专行的人,会使自己陷于孤立;拒绝谏铮的人,会耳目闭塞。

46、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晋书》)

4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8、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49、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康熙

50、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康熙名言

51、【译文】以德行回应上天,则美善吉祥会降临;以轻慢回应上天,则灾祸的征兆就会出现。

52、【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不知道呢?

53、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康熙

54、四月天山路,今朝潮海行。——康熙

55、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康熙

56、欲不可纵,渐不可长。(《明史》)

57、【译文】仁义哪里是专属于特定人们的,奉行它,就是君子;违背它,就是小人。

58、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59、立定脚跟,战胜私欲。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康熙教子名言

60、尽其人事,以听天命。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听天命也。——康熙教子名言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61、梅梁存旧迹,金简纪神功。——康熙

62、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康熙

6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64、以天地长久,而人居其间,有白驹过隙之喻。(《三国志》)

65、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旧唐书》)

66、人只有一心,心动兴致起,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虑。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只在一刹那间。如果一个念头不正确,很快就被发现了,并且及时纠正它,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康熙

67、自古以来,凡是建功立业的人,大多是谦虚而圆通的人。而事业失败、丧失机会的人,又多是那些刚愎自用的人。

68、【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69、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康熙名言

70、-有志者事竟成。——佚名

71、凡事暂时易,久则难。——康熙名言

72、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73、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康熙名言

74、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三国志》)

75、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则咎征作。(《晋书》)

76、曲度泉归壑,声兼峡泛吟。——康熙

77、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梁书》)

78、【译文】刑罚不能加于无罪之人,邪恶的势力不能战胜正义之士。

79、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隋书》)

80、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康熙

81、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康熙

82、【译文】立人之道,在于仁与义。

83、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84、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康熙

8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6、【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的要义在于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87、为人甚不可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诸凡学问皆以此存心可也。——康熙名言

88、现在的人们认为只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斋了,岂不知古人持斋是和守戒连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康熙名言

89、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康熙

90、战马初闲甲士欢,挥戈早已破楼兰。——康熙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91、空山传逸响,终古奏清音。——康熙

92、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

93、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康熙名言

94、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康熙名言

95、【译文】能得到上天的佑护,而万事吉祥,无所不利。

96、【译文】由于天地长久,而人居于天地之间,因而有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的比喻。形容人生之短暂与天地之无穷。

9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98、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康熙

99、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后汉书》)

100、【译文】效法天地之质朴无私,诚信如丹青始终不渝,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01、【译文】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102、【译文】使神与人共同愤怒的倒行逆施的人,必为天地所不容。

103、【译文】要修身,应先从心灵做起;要想要求别人,首先要求自己。

104、【译文】凡事只要正本清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105、【译文】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106、【译文】要使国家兴盛,就要关爱百姓,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107、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10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后汉书》)

109、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康熙

110、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康熙

111、【译文】在猛烈的强风中,能看出不畏风力的坚韧的劲草;在冬天的严霜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树木是不屈于严寒的。比喻在严峻考验中,有忠贞品德之人的坚定信念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12、学以养心,亦可养身。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康熙教子名言

113、忍耐一时,便觉无事。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康熙教子名言

114、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康熙

115、无波不具全潮势,此日真成广汉游。——康熙

116、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康熙

117、朱栏画栋最高楼,海色天容万象收——康熙

118、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圣子通。——康熙

11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120、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康熙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121、世之质文,随教而变。(《三国志》)

122、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矣。皆圣洁之大道,何足惧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几其长也,亦无非常。——康熙名言

123、当我们在一些难关面前停顿下来的时候,他总是说:"你会把它弄好的,凭你的聪明,这点小事是难不到你的!"而我们往往就因为父亲这句话,奇迹似地把本来弄不好的东西弄好。对本来视为畏途的工作发生兴趣。---罗兰

124、【译文】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125、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126、天应人和,时会并集。(《旧唐书》)

127、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康熙

1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9、【译文】天地大德包含宇宙万物,无不覆盖,无不承载,使万物生生不息,却不以此为功。

130、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康熙

131、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康熙

132、不御金徽久,泠泠会素心。——康熙

133、【译文】处于贫困境地,仍乐于坚持守道;尽心于理想追求,乐在道中。

134、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

135、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

136、-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佚名

137、除去异端无忌惮,真儒若个不钦崇。——康熙

138、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新唐书》)

139、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旧五代史》)

14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41、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康熙

142、【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143、为山九仞,未可偏废。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康熙教子名言

144、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康熙名言

145、恭俭福之舆,傲侈祸之机。(《北史》)

146、琮琤流水意,彷佛似鸣琴。——康熙

147、【译文】人心所归向,惟在天理、道义。

148、喜庆之辰,易心平气和,语言吉祥。——康熙名言

149、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也不可急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皆不能溺我。——康熙

150、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151、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3.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康熙

152、【译文】恭敬节俭是承载福禄的车子,而骄纵奢侈则是祸患之机兆。

153、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康熙名言

15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55、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史记》)

156、【译文】祸福虽然无门,但逆顺自有天数,天道隐于迅速发生的感应中,人事在未来都将得到验证。没有实行仁义而福分不能延续、作恶而祸害不降临的。认为上天可以洞察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同时也是最公正无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57、【译文】做好事的人,上天会回报其以福祉;做坏事的人,上天会报应其以祸殃。

158、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159、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得罪于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康熙

160、【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以真心诚意去做事,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61、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宋史》)

162、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康熙

163、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康熙

164、【译文】大丈夫要有远大志向,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旺盛。比喻人须立志,不怕困难,逆流而上。

165、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166、见微而知清浊。(《史记》)

167、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康熙名言

168、【译文】明理的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能预见到,聪明的人在无形之中就能避开灾祸。

169、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元史》)

170、己不知,焉能断人是非?——康熙名言

171、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康熙

172、小时候家里没钱,总拉着一根绳子后面系着一个塑料袋在放风筝。

173、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康熙

174、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康熙

175、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后汉书》)

176、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后汉书》)

177、《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康熙

178、【译文】依靠美德的一定昌盛,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

179、【译文】自古以来,国家兴亡,不在于积蓄多少,在于是否知道百姓的苦乐。

18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181、九载随刊力,千年统绪崇。——康熙

182、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识由来是化工。——康熙

183、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后汉书》)

184、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可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康熙

185、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康熙

186、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187、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康熙

188、天不称高而体尊,地不矜厚而形大,厚无不载,高无不覆。(《旧五代史》)

189、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康熙

190、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若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诚至言也。——康熙

19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

192、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康熙

193、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康熙

194、【译文】天下文风的朴实或华美,是随教化而改变的。

195、【译文】原指桃李虽然不言,然其花果芬芳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以至于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化他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96、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19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新唐书》)

198、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康熙

199、祸福无门,逆顺有数,天道微于影响,人事鉴于前,未有蹈义而福不延,从恶而祸不至也。(《宋书》)

200、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明史》)

201、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202、【译文】合乎道义的事,很果断地去做,对于富贵名利则看得很淡。

203、【译文】君子以志同道合为朋,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为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204、帷宫雨后纳新凉,虚谷风来百草香。——康熙

20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06、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后汉书》)

207、古庙青山下,登临晓霭中。——康熙

208、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康熙

209、【译文】公正廉洁是任职的根本,节俭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2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211、【译文】我怎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呢!表现出为人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不事权贵的高风亮节。

212、【译文】清廉者心境平和而为人正直,忠贞者只走正道。

21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

214、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康熙

215、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康熙

216、庭训格言: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康熙

217、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218、人以改过为贵,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大小,皆不当罪也。——康熙名言

219、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康熙

220、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221、【译文】智者顺应时势而为,愚者却违反天理而动。

222、凡爱人爱物,皆爱也。——康熙名言

223、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康熙

224、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后汉书》)

225、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康熙

226、读古人书,当审其大义之所在,所谓一以贯之也。若其字句之间,即古人亦互有异同,不必指摘辩驳,以自伸一偏之说。——康熙

227、【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承诺过的必定要实现,以示诚信。

228、【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229、《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被历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230、【译文】能思考发生危难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平安;能思考发生祸乱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太平;能思考导致灭亡的原因,才能够保持长存。

231、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232、【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子孙,不是很好吗?

233、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康熙

234、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过能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康熙

235、兹来荐蘩藻,瞻对率群工。——康熙

236、《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从《史记》到《明史》,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包含了4000多年的历史,用本纪、列传、表、志等统一的体裁编写。有关德行教化、治国安民、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人处世之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二十四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警示人们要顺从天理,择善而从,以下摘录数则:

237、曾天若有情天亦老,动我小念全干倒。

238、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239、穷理求知,行事得之。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康熙教子名言

240、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康熙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241、夫乐,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万邦咸乂(读yì)。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三国志》)

242、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敝也。——康熙

243、神人之共怒,谅天地所不容。(《旧五代史》)

244、存诸心,体诸身,求实得于己。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康熙教子名言

2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46、【译文】法网广大无边,即使再宽松稀疏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指天法公平,做恶者都要受到惩罚,警示人们不可以身试法,自取灭亡。

247、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能思其所以乱,则治矣;能思其所以亡,则存矣。(《新唐书》)

248、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晋书》)

2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5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51、以下是一些明理的名言警句:

25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25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254、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康熙

255、【译文】博学广闻又坚持自己的志向,深切了解未悟之事并随时思考自己能及之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56、【译文】音乐上通神明,下可中和人世的道理,使天下治平,达到大化,万邦安定。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

257、【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

258、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周书》)

259、【译文】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6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261、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262、【译文】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263、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

26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后汉书》)

265、海底鱼龙应变化,天中云雨每蒸浮。——康熙

266、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康熙名言

267、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康熙

268、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康熙教子名言

269、正其本,万事理。(《后汉书》)

27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佚名

明理的名言警句古文

271、追魂刀隐身,天下独伤心!

272、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史记》

273、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与?——康熙

274、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康熙

275、遗子黄金满籝(读yíng),不如一经。(《梁书》)

276、【译文】有志向的人,有决心,有毅力,做事一定会成功。

277、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康熙

278、【译文】欲望不能放纵,小错不可令其滋长为大错。

279、清者则心平而意直,忠者惟正道而履之。(《三国志》)

280、【译文】不执着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指不慕荣利,安于淡泊。

281、晴云任舒卷,凭高但见碧天长。——康熙

282、不忍舍处,方得书味。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康熙教子名言

283、人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是一种精神的超然,是生命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