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名言精选 > 忧国忧民的名言警句和事例-摘抄45句

忧国忧民的名言警句和事例-摘抄45句

时间:2024-11-16 04:35:47

忧国忧民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民鲜久矣。

4、天下大事,需忧患意识在先;

5、事情能够发生,就一定会发生,做好应对准备是必要的;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出每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公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担当责任的博大胸怀。

7、白话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8、白话译文: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铁甲,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9、不忧患,祸至门前;

10、忧患意识非常重要。

11、忧国忧民,切勿自暴自弃;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警觉,事半功倍。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知德者鲜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已矣,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矣。""吾犹及史之阙文,有马者借人乘之。今无矣夫。""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而在萧墙之内也。″

14、在平静的日子里,要时时警惕危险;

1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预防胜于治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这些名言警句都体现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16、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18、白话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1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范仲淹一颗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志士情怀。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2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2、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24、随时保持危机感,随时准备应对风雨;

25、白话译文: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26、因为它可以提醒我们注意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出现大的错误。

2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9、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0、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正始》明末清初顾炎武

忧国忧民的名言警句和事例

31、意识到潜在危机,始有危机意识;

32、白话译文: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而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3、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范,人欲横流。孔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与弟子们一起研究救世良方,终于在借鉴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包括“仁、义、礼、知、信”等在内的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为维护、宣传及实践这套伦理道德而努力。

3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乐乎?”

35、逆境中看到的不仅是困难,更要看到机遇;

3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

37、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38、觚哉?""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

3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1、在孔子看来,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社会得以维系、安定和发展的根本,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范,君、臣、父、子的封建纲常要严格维护。如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时,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也就是说要搞好统治,首先就得摆正统治秩序,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所在等级的道德行为规范去做事,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治久安。在这里他把君臣之间的伦理规范又放在了父子之上,由小家庭及大社会规定了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于一切胆敢违背统治秩序,君臣伦理规范的行径,孔子都会给予猛烈的抨击。如季氏是大夫的级别却擅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就认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对仲孙、叔孙、季孙祭祀祖先完毕,擅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时,也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并发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感慨。

42、""觚不觚,觚哉?

43、得众得国、失众失国。

44、不失优先,不忘危急。警惕常常是好事,警戒常常是保障;

45、这句诗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写于惜春三年(1176)四月,陆游52岁。被免职后,他病了20多天,搬到了成都西南的浣花村。从疾病中康复后,他仍然为国家担忧。为了表示追随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他连夜读了《出师表》,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地位卑微”成了许多忧国忧民的后人用来自律自强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