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4、这首古老的《弹歌》起到了活化石的作用。因为有了它,后人才得以窥见洪荒时代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部分生动景。
5、断竹,续竹;
6、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7、这是上古的一首歌谣,比《诗经》诞生的时间还早。
8、《弹歌》
9、上古歌谣,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10、上古文化指的是原始时代的文化,它包括上古歌谣和神话。二者都是先民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时创作的,在其产生和早期传播中都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到了文字时代才逐步予以录载。
11、上古神话:中国广义的上古神话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狭义的上古神话则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上古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12、是夏商周时期的题材,比如《诗经》,就记录有夏颂,商颂,周颂,这些都是上古歌谣,还有各地的国风,虽然是民间歌谣,也是上古流传下来的。
13、上古歌谣包括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比神话产生更早,它是我国后世古典诗歌的摇篮。上古神话比歌谣更富于文学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影响更为广泛深刻,是我国文学的重要武库和土壤。
14、敕勒川,阴山下。
15、全诗仅8个字,写出了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
16、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上古歌谣绝大部分是与上古音乐和舞蹈在劳动中三位一体同时出现的。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上古歌谣源于生活,又直接表现生活,它对生活的再现是直接的,即兴的。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大都是二言,三言或四言,复杂一点的句子很少见。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赋是一种即兴式的直接铺陈事物的艺术方法。
17、原始歌谣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为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原始歌谣,源于先民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口号,后随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节奏呼喊渐为有意义的、富于韵调和节奏感的语言所代替,真正的诗歌(即原始歌谣)产生。
18、还有《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19、飞土,逐宍【ròu】。
20、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有再现劳动过程的《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有征服自然愿望的《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21、文学先于文字出现多年,最早的文学形式多为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故事。确切地说明文学的起源并非一件易事,较为流行且影响较大的有劳动说、巫术说和游戏说等。
22、上古民谣
23、其中,劳动说无疑最为人们所接受,农夫在田间劳作时的农歌和民歌,樵夫砍柴时所唱的山歌,渔夫打渔时唱的渔歌,包括水手摇橹拉纤和工人脱坯打夯时喊的号子声,这些具有简单节奏的诗歌韵律都可以视为文学的具体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