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
1、不同点:
2、二、人性论的不同
3、儒家思想以中庸为个人道德目标,道家以道为最高准则。
4、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则看到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和对个性的摧残。
5、理学起源于宋朝。初期是由部分儒学大家吸收了道家思想而应用到讲学中。特别是在关于认识宇宙的形成、认识人类的起源、认识自我的确立这三个方面,完善了儒家这方面的不足。大家知道,孔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人,后世儒士也恪守这点。况且宇宙的起源、人类的演变,在当时确实是无法考证的。因此儒家讨论的中心多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在人与自然这方面,都是持有的“敬而远之”的态度。
6、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7、而道家则以“道”为世界本源,讲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其思想核心为道法自然,观点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色彩。
8、法家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9、创始人不同,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
10、这是一大咖所说……
11、作者写了前八十回是肯定的了。至于“全书只写了八十回”,这一说法已深入人心。
12、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3、不同的态度
14、儒家思想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道家思想略有一些消极;
15、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17、对他这种被现实政治的具体问题纠缠着的统治者来说,道家的理论与现实距离太大,而儒家理论与现实社会政治过程的差距较小,可操作性比较强。
18、儒家思想以入世为主,道家思想出世为主;
19、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20、中国汉代以后的统治者所选择的是儒家,而不是老子的学说。
21、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22、儒家入世、道家出世。
23、父亲是社会的灵魂。
24、是不是只写了前八十回,从现在咱的阅读理解看,不是。全书是写完了的,而且不只一个版本,应有两个版本,从120回本也可感觉的到。
25、“北宋五子”的地位和影响: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26、《红楼梦》作者为什么只写了八十回?
27、道家,讲究无为,认为不进行任何的约束,人与人也不进行任何的交流,自然就没有纷争和烦恼。
28、“道”的含义是什么?其实也就一个字——和,和谐的“和”,不管是大到无外,还是小到无内,只要有它的存在,就会体现出来一种和谐,而诸子百家不管提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最后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也都是一个“和”,这一点,我们阅读的各家经典越多,琢磨的越深,体会就会越明显。
29、儒家在进行礼乐文化的重建过程中,为铸造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习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30、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一脉相承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
31、儒家思想,就是告诉你如何爬上山顶去看风景。
32、三、人生观的不同
33、区别在于:儒家思想是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思想是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4、儒家思想以孔孟学说为主;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所说作为基础;
35、儒家,讲究仁爱,也就是有区别的对周围的人的爱,而这种区别通过礼和教进行身份的区分来判定。
36、前八十回的文末,语气多么地自然连贯,就等着看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了。“书未成”应指全书的精雕细琢查漏补缺经脉贯通,很遗憾,没有完成。
37、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38、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中华上古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39、所以诸子百家不管给自己起什么名字,这些名片背面写着的,都是一个“道”字,老子讲“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孔子老夫子同样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从精神层面上论,这二者确实是“同出而异名”,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40、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重仁尚礼”,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和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41、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42、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论语等。
43、影响力不同,道家对我国的文学方面影响的非常的大,其追求的道法自然助推我国豪放与旷达放逸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44、理学士儒学的一个发展阶段。理学是儒学的一部分。
45、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三代之治和仁义,历经多年挫折和失意,又通过老年时专心研究易经,其实孔子同老子的思想已经接近许多!
46、道家和儒家在诸多不同中,也有其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都期待着建立一个保障人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
47、儒家讲究礼仪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
48、道家与儒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处世态度上,在文化精神方面,二者是一致的,其实不止是儒家和道家,包括诸子百家在内,大家秉持的,都是同一个文化精神,所有的区别,都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这一点,我们在学习和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过程中,都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49、家庭的不稳,由于女德的缺失。
50、从处世态度上讲,二家的区别就出来了,道家讲究因势利导,讲究四千拨千斤,所以老子讲“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道家处世,讲求的是一个“时”,时机不至,道家是不会轻易出来淌混水的,他们宁愿隐居山林,当个世外闲人。
51、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
52、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
53、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
54、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55、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6、一、理想人格的不同
57、道家和儒家最大的区别是思想观念不同。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58、相同点:
59、道家则比较讲求逍遥自在清静像是看穿尘世无为不争道家思想开放开朗乐观比较好相处能开玩笑生活随意洒脱不太爱搞那么多礼仪礼貌上进也没那么强他们讲合适就好道法自然懂得见好就收看透名利金钱
60、其实道家那一套,孔子老夫子心里也门清,只是不愿意去做而已,《论语.公冶长》中,孔老夫子就谈到卫国一个叫宁俞的大夫,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就是标准的道家套路,老夫子心里清清楚楚,只是不去那样做罢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
61、道家思想,就是告诉你站在山顶上如何去看风景;
62、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政治目标,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政治目标;
63、礼是相处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复礼。若不克己,子弑其父者,有之,母杀其子者,有之;夫妇互杀者,有之……
64、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经等。
65、关于宋明理学,是一个称得上“毁誉参半”的学说。鲁迅所诅咒的“吃人”的“封建礼教”,说的就是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66、儒家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也就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应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理想人格,则应具有高度的悟性和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如此看来,道家的典型人物,应为清修隐者。
67、社会的不稳,由于家庭的不稳。
68、但儒家不同,儒家认为,天下不管多糟糕,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所以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庸》里面讲“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哪怕是“累累若丧家之狗”也是初心不改,这已经不能简单的用“伟大”来形容了,而应该是悲壮才对,我们读了子路的事迹后就能体会到这种情怀。
69、道家的人生观,则是出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牵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
70、儒家的人生观,是入世的,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71、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自称为“哲学人”的人认为,宋明理学给中国哲学人争了气,并认为宋明理学影响了不少西方的哲学名人。
72、这个问题纵深很广,我只能就自己的理解表述下,皮毛之言:理学起源于宋朝。初期是由部分儒学大家吸收了道家思想而应用到讲学中。特别是在关于认识宇宙的形成、认识人类的起源、认识自我的确立这三个方面,完善了儒家这方面的不足。大家知道,孔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人,后世儒士也恪守这点。况且宇宙的起源、人类的演变,在当时确实是无法考证的。因此儒家讨论的中心多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在人与自然这方面,都是持有的“敬而远之”的态度。至于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恰恰以人与自然的相顺相应为其思想的灵魂。虽然与儒家在积极改造自然方面有一些出入。但在从善从义的大局是殊途同归的。因此随着后来儒家教育中对人生、世界起源的理论依据越来越紧迫,便被拿来为儒所用。其间形成的学说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的“广义理家”注:儒、释、道是三家,不是儒家三分。。汗。当然这里面基本没佛教什么事。有立就有驳,文人相轻是历来劣习,可却成了其理论完善和革新的动力,万物真是既矛盾又统一!(这里说远了)。朱熹兄弟为代表的一批大儒想彻底剔除融合的道教思想的“老子”招牌,便把“广义理家”思想和理论抽丝剥茧,逐个批判。而在批判的大旗下,任然无奈的吸收着道家的精髓,只是在名称上改头换面而已。因此说理家是基于对道家的批判而成立的,不如说实质上是对道家的糅合而成立的。儒家太重“正名”了,太重“面子工程”了。批判只是幌子,吞并是目的。后来把穿了儒家衣服的“老子”思想,就叫“狭义理家”,后世说的“理家”都指“狭义理家”。从这个方面来讲,“朱家军”是成功的,虽然有挥之不去的道家影子,却连衣服带名字都换了,叫儒派“理家”。
73、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儒家讲究礼仪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
74、廉耻是立国之本。男人不懂廉耻为盗。女人不讲廉耻是娼!
75、汉武帝从汉初崇尚黄老之术转向独尊儒术,一定有其迫不得已的考虑。
76、至于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恰恰以人与自然的相顺相应为其思想的灵魂。虽然与儒家在积极改造自然方面有一些出入。但在从善从义的大局是殊途同归的。因此随着后来儒家教育中对人生、世界起源的理论依据越来越紧迫,便被拿来为儒所用。其间形成的学说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的“广义理家”注:儒、释、道是三家,不是儒家三分。。汗。当然这里面基本没佛教什么事。有立就有驳,文人相轻是历来劣习,可却成了其理论完善和革新的动力,万物真是既矛盾又统一!(这里说远了)。朱熹兄弟为代表的一批大儒想彻底剔除融合的道教思想的“老子”招牌,便把“广义理家”思想和理论抽丝剥茧,逐个批判。而在批判的大旗下,任然无奈的吸收着道家的精髓,只是在名称上改头换面而已。因此说理家是基于对道家的批判而成立的,不如说实质上是对道家的糅合而成立的。儒家太重“正名”了,太重“面子工程”了。批判只是幌子,吞并是目的。后来把穿了儒家衣服的“老子”思想,就叫“狭义理家”,后世说的“理家”都指“狭义理家”。从这个方面来讲,“朱家军”是成功的,虽然有挥之不去的道家影子,却连衣服带名字都换了,叫儒派“理家”。
77、墨家以墨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78、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79、法家,讲究法制,也就是通过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
80、核心思想不同,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推崇“仁政”,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追求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81、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极致,存天理灭人欲。好还是不好泥?毕竟咱是普通人……
82、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
83、这些思想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
84、墨家,讲究兼爱,也就是无差别的对天下人奉献爱心。
85、我们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一个“道”,或者我们可以直接讲,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其实就是道文化,这和“道家”、“儒家”的名字里含不含一个“道”字没有任何关系。
86、作为儒家与道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几千年儒学和道学前进的方向。
87、四、思想核心不同
88、同一个精神
89、简单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够出现,其核心根源在于孔子。孔子的自己不言天命鬼神而且也不回答弟子们天命鬼神之问,是宋明理学得以出现的理论根源,而且是最核心的根源。
90、孔子虽对老子的理论并不认可,但还是十分敬佩老子学问之浩翰,如同"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子当然知道孔子学问重要性,但对孔子的评价是不合时宜,认为在战乱中讲仁义道德是迂腐。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
91、儒家思想比较重守规矩讲秩序讲礼仪礼貌要争气有骨气要寒窗苦读考取功名衣锦还乡儒家思想比转有上进心比较努力
92、不管用最终采取了什么样的处世方式,对天下国家的情怀都是一样的,所秉承的文化精神也是无差别的,老子在《道德经》二十八章中,特别强调要“大制不割”,意思就是一个整体的生命,千万不可随意肢解或阉割,本来是活生生的,如果一切一割,生命没了,就剩下了一具尸体,不管表面再光鲜亮丽,也都是个死物件,价值上无异是打了一个大大折扣。
93、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94、在我们看来,宋明理学既偏离了孔子儒学的正确轨道,也与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不搭边。也就是说,宋明理学是一个很奇怪的思想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