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名言佳句
1、蔡先生点了翰林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而我自从跟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这种人哪儿有第三个?(辜鸿铭五四运动时与蔡元培共同进退)
2、理由:当今社会风云诡谲,暗潮涌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威胁着国际间的关系与往来,新时代青年当夯基固本,久久为功,发愤图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比如,韩愈的“节日三分明月夜,舟人歌唱遇神仙。此时无声胜有声,慢唱慢咽坐长离”,苏轼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这些名言都在端午节中流传甚广。_
4、此外,还有“屈原愁煞白河东,九弦琴上五音聪(晶)”、“五色虹霓神仙饮,此生荣(融)辱共裴峰”等等名句,表达了人们对这个节日的情感和美好祝福。
5、我送你一杯“清”水,让你忘却干渴的苦楚;我送你一盏“明”灯,让你看清迷茫的前路;我送你一个“节”目,让你时时开怀的大笑。清明节,我愿你开心,快乐!
6、咱俩这么铁,节日分你一些:我过元宵节你过重阳节,我过青年节你过儿童节,我过情人节你过光棍节,我过中秋节你过寒食节,我过端午节你过清明节。
7、同时,“五岳寻仙不辞远,一寧紫烟任凭卷”也非常有名,是写出了端午节的古老历史和文化中传承了悠久的精神内涵。
8、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个欲断魂,这就是清明节名句
10、清明节,天气阴了,思念深了,雨滴下了,牵挂多了,脚步快了,节日到了,祝福写了,真情表了,祝你一生幸福快乐,永远健康!
11、清明时节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美好未来要起飞。清明节快乐!
12、一寸赤心惟报国。
13、清明节日小长假,出门赏花,金榜题名到你家;外出踏青,身体无病一身轻;清明小长假,愿君事业一帆风顺,财源滚滚发发发。
14、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清明祭诗》
15、清明时节雨纷纷,你起大早往家奔,一不小心就摔了一个大腚墩,祝福你清明节摔倒捡到大元宝,出门见到西施,抱得美人归。
16、妈妈说,中国是所有炎黄⼦孙的母亲;地图说,中国是⼀只正在站起的雄鸡;海外华侨说,中国是他们⼼⼼念念想要回去的家;可是,总有⼀些中国⼈以他们另类的⽅式“爱”着祖国。校园⾥关于外国节⽇要怎么过的话题愈演愈烈,就连上学乘的公车上也放着万圣节要去XX商场狂欢的⼴告,这到底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吸收外来⽂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还是爱国意识越来越淡薄?难道我们忘了五千年的⽂明古国还有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么?我们就是如此爱国的?“端午节你准备做什么?”“吃粽⼦呗。”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与其忍辱偷生,毋宁报国死。
19、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断肠期。《清明祭诗》
2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1、清明到,扫墓节,缅先人,孝子孙,传统日,不忘怀,齐心做,合家祭;清明到,踏青日,出郊游,一起乐,朋友聚,祝开心,愿快乐!
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被放逐之前留下的著名诗句,体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林则徐不记个人得失,勇于主持虎门销烟,几度沉浮,奋斗一生,是真正值得后人敬仰的民族斗士、爱国英雄。
23、朋友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祝福是漫漫人生朋友彼此的关心、关爱、关怀。我们彼此不在身边,短信送上美好的祝福,愿你清明节快乐!
24、位卑不敢忘忧国。
2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26、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
27、有一种感情叫怀念,有一种怀念叫祭奠,有一种祭奠叫文明,有一种文明叫清明!希望每一个朋友都能文明祭奠,过一个更文明的清明节!
28、这八个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任何一个有志青年,听了以后都会振聋发聩,豁然开朗。把国家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是每一个青年人所应该做的,这句话简短有力,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捆绑,才能立大志,韵达四个。
29、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30、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关于端午节的名言佳句
3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33、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34、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5、端午节有什么来历和风俗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一、 端午节来历与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5.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6.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7.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二、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三、端午节诗选:1.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3.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4.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5.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6、个人比较喜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由如下:一个人早晚要死,但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为国而死,可以名扬青史,可以被后人铭记!所以,这首爱国的名言名句一直激励着后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37、爱国名言:张载曾掷地有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字里行间透露着热忱浓烈的爱国思想,并且激励着后世后辈的有为青年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38、⼀沾春⾬⼀断肠,⾶零⽆计觅君乡。《清明祭诗》
39、小人办外事。(辜鸿铭评袁世凯)
40、就是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41、清明时节,纷纷雨滴,点点思念,丝丝牵挂,缕缕关怀,淡淡忧愁,隐隐伤感,挥别过去,珍视现在,展望未来,无限精彩,送上祈愿,福寿绵绵。
42、清明时节情纷纷,想你今日欲断魂;借问相思有多重,此情堪比海更深。繁华烂漫春意浓,祝福今日也升温,祝你吉祥如意总光临,清明假期多开心!
4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名句。
44、诸君互相推让,不肯居上坐,这就是行孔子之教。(辜鸿铭推崇孔子)
45、清明果给你健康的身体,寒食日送你连绵的好运,玩蹴鞠让你强健身体,放风筝带走你的晦气,祭先祖让你永远铭记,祝清明节一切如意!
46、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4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8、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长安清明》
4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50、朋友,清明节到了,愿你为人光明正大,做事光明磊落,心情阳光明媚,身体耳聪目明,才智聪明过人,工作精明强干。祝你的生活如春和景明,十分美好!
51、这是陆游的一句名言名句,对我们这些普通的中国人,只有兢兢业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一定挺身而出,保卫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愿我们伟大的祖国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52、这首诗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文天祥是宋朝末年的一位爱国将领,面对元朝将兵的追捕,他宁死不屈,需要将自己的生命献予宋朝,对宋朝忠诚无比。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尤其能表现其面对敌军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认为它是一句爱国的名言名句。
5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爱自己事业,为祖国出力。以国家之任务为几任。
54、清明清,人生一世要注重感情,友情、爱情、亲情,情传情;清明心,人间善恶全在心,真心、爱心、诚心,心传心。清明时节送上短信,愿你心清目明!
5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56、“那中秋节呢?”“吃⽉饼啊!”看,这就是我们对于传统节⽇的印象,除了吃,还是吃,可怜到只知道这个节⽇该吃什么。如今的中国的确是把他的传统⽂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可中国⼈⾃⼰却忘了⽂化本⾝的价值,不然⼜怎么会有韩国申请把端午节定为⾃⼰本国节⽇的事情发⽣呢?当我们嘴⾥喊着爱国时,⾏为却与之相搏,这种⾃欺欺⼈且崇洋媚外的⾏为我们究竟要持续多久?是不是要等到传统节⽇完全被外国节⽇取代时,我们才会觉醒?今年的中国节,我想好好过……近⼏年“韩流”旋风来势汹汹,众多韩国明星纷纷来华开演唱会,那些外表帅⽓、美丽,⼗分具有特⾊,个性的明星瞬间俘获了众多年轻⼈的⼼。
57、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58、⽆花⽆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
59、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清明祭诗》
60、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关于端午节的名言佳句
61、精忠报国。
62、张文襄学问有余而聪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桥(端方)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真小人。(辜鸿铭评张之洞和端方)
6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被视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的来历,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期间不断添加了各式各样的风俗活动以及许多名人的诗词与名言。
64、爱国不分先后。——民谚
65、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粽飘香气,龙舟竞渡”,这是描述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场景,意味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享受美食和欢乐,庆祝传统文化。
66、庄子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辜鸿铭评袁世凯)
67、今天也许你很忙,今天也许你很疲惫,在这个缅怀的季节,别忘了抽出一点时间,去拜祭在天堂的亲人,祝你清明节快乐幸福!
6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69、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辜鸿铭评慈禧生日)
70、一蓑烟雨,碧艾青绽秀,香蒲翠溢美。
71、现在的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我不跟他同进退,中国的好人不就要陷入孤掌难鸣的绝境吗?(辜鸿铭五四运动时与蔡元培共同进退)
72、位卑不敢忘忧国
73、我的思念,风儿载着;我的祝福,云儿传递;清明时节,万物苏醒,细雨绵绵,春寒料峭;你要用心照顾自己,祝福你:愿你身体健康,快乐永远!
74、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途中寒食》
75、孔子的思想,就好比加减乘除,几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几千年后依然是三三得九。(辜鸿铭反驳日本伊藤博文)
76、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必须要继承和发扬光大。
77、选一句爱国名言,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梁启超,意思是国家的兴衰,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因此,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78、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79、晚霁⻰⻔⾬,春⽣汝⽳⻛。《清明⽇⾃⻄午桥⾄⽠》
80、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81、把现在在场的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毙掉,中国的政局就会安定些。(辜鸿铭评当时内政)
82、最通俗的语言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在这世界上,面包和果酱要比烤鸡消耗得多。但是,我们决不能只因为后者比较稀少,而说它没有前者那么美味可口富于营养价值吗?就认为我们都该只吃面包和果酱吗?!(辜鸿铭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