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处于潜意识层面
1、精神分析流派
2、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id)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餵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自我(ego)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於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
3、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4、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本能"。
5、二、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三、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6、和洛伊德的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7、弗洛伊德认为自我追求的原则是现实原则。
8、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
9、超我是道德上的自我
10、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
11、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3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
12、弗洛伊德把人的一切行为看作是解除紧张,缓解到压抑的愿望不见得都和性有关,而是潜意识智慧的表现,人们的梦境并不都是代表过去的欲望,也包含着对未来的憧憬,而且有时潜意识透过梦带给人们的智慧,比现实中的意识更强烈。
13、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
14、本我是潜意识的自己,看不到的自我,需要特殊形式,才会感受到的,比如做梦,比如冥想
15、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6、根据佛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相关早期的经验,潜意识动机与冲突来自行为的中心,从思想与感情方面来区分,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而但如果从人格方面来考虑可分为三个领域,即「原我」、「自我」、「超我」,原我是一原始的本能,以满足个体生存为目的,自我以现实情况作考虑,使个体能不因本我的冲动而造成伤害。超我是道德层次,符合规范的我,用以协调本我与自我,超越之间的冲突为何要研究精神分析?它如何相关阅读?理由可能是一个人的个性来自心理、生理、情绪以及环境这些因素的影响,产生沮丧、焦虑、悲观、乐观、兴奋、冲动等行为举止
17、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18、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
19、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20、“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21、弗洛伊德的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22、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23、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24、超我,指人的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他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25、一、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必多。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26、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力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
27、自我是大家能看到的我,现实的自己
28、自我是调节超我和本我平衡的,如果它的能力不足可能长期,就会出现异常。
29、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