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句子大全 > 一剪梅李清照79句

一剪梅李清照79句

时间:2024-11-20 20:11:39

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3、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4、“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传说,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古人早有通过候鸟沟通信息,来传递书信。《汉书苏武传》中有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汉朝使节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他不辱使命,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牧羊。后来汉昭帝继位,汉奴修好,结为姻亲。

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7、李清照的《一剪梅》被写成电视剧甄嬛传的歌曲

8、高中二年级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9、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一剪梅》

10、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1、《一剪梅》原文

12、宋代时候,人们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代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如《荆州记》记载陆凯和范晔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句云:“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13、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人物生平:

16、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秋天有秋天的美,你可以欣赏夏日炎炎下绿荷的清凉,但秋日残荷的美,也不容忽视。

17、[宋]李清照

1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19、改成歌曲后,曲名叫作《月满西楼》

20、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2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24、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25、宋李清照

26、“鸿雁传书”的典故。

27、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借用这个典故,这句话的意思是:问谁能够将他的书信带来,让我知道他的音信,我回信的时候,满月的月光照着西楼。其实并不一定是在满月的时候才回信。满月代表团聚,在这里只是借用满月表达深深地思念。至于说“雁字回时”的意思,要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8、全词如下:

29、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30、作者:李清照

31、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32、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3、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34、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35、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36、这全句来理解。“寄雁传书”或“雁足传书”是大家熟知的成语,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不知道云中有谁能托大雁给我寄来锦书,现在正是鸿雁排成一个字南归的时分,我正在月光照满的西楼上翘首以盼

3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8、一剪梅是高二的课文。

39、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0、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41、一剪梅高二年纪语文,高二的

42、红藕香残玉簟秋

43、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44、一剪梅(李清照)是高中二年级课文

4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6、此情无计可消除

47、创作时候及背景:

48、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49、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0、《一剪梅》由娃娃作词,陈信义作曲,最早收录于费玉清1983年4月推出的专辑《长江水·此情永不留》中。该歌曲是1984年台湾中视同名电视剧《一剪梅》的片头曲,后又成为2009年霍建华、吕一主演电视剧《新一剪梅》的片头曲。

51、作者背景:

52、出自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名字叫《一剪梅》,作者是李清照。

53、朝代:宋代

5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55、花自飘零水自流

56、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7、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他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出使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节常惠,在禁卒的帮助,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被流放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在一个大泽中”。

58、云中谁寄锦书来

59、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红藕:红色的荷花。

60、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6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是李清照笔下《一剪梅》中的晚秋景象:残荷。

62、兰舟:这里指小船。

63、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64、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不的好死”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

65、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6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7、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68、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69、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0、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讶,再也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也被后人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从此也成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象征的雏形。

71、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李清照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72、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73、李清照〔宋代〕

74、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7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6、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77、一剪梅,是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叶韵则有上、下片各三平韵、四平韵、五平韵、六平韵数种,声情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78、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79、一剪梅创作于李清照的丈夫离家的时候。李淸照借予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浓浓深情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有对社会环境的无奈悲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