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2、本诗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是咏昭君村的。
3、诗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5、蜀相杜甫
6、【译⽂】
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9、咏史·郁郁涧底松
10、咏史怀古的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蜀相》唐代杜甫所作。
11、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2、《赤壁》
13、尾联承上而来,咏叹昭君的哀怨千古流传。《琴操》云:“昭君在外,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庾信亦有《昭君词》,其诗云:“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这些以咏叹昭君为题的曲子,都在评述当年的故事,诉说昭君的哀怨,寄托作者自己的情怀。“分明怨恨曲中论”,“分明”二字,是说咏叹曲的主题鲜明,异口同声,谴责昏君,同情昭君。“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王安石的《明妃曲》也证明了这一点。
14、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15、《咏史》原⽂翻译及赏析1
1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17、丞相祠堂何处寻?
18、〔唐代〕
19、(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20、《石头城》刘禹锡。
21、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22、诗的首联“用形家寻龙问穴之法,大奇!”(《杜诗解》)起句如大江东去,撼山摇谷。“赴”字拟人,将群山万壑写活,欲伴诗人齐去访古,其情之殷,其行之疾,不言而喻。第二句如涓涓细流,轻声低语。在这秀美的山水之间,还有王昭君出生成长的村庄,“尚”字透出诗人对灵秀钟斯的赞叹,既点出所怀之人,又交代所咏之迹。行云流水般的诗句,一疾一徐,一重一轻,可谓摇曳多姿。
23、诗曰:“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24、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25、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26、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27、锦官城外柏森森。
28、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2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0、“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人们对昭君出塞给予很高的评价。翦伯赞在《内蒙访古》里写道:“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基于此,就不会再有昭君哀怨之叹。而杜甫于此篇中采用传统说法,触景生情,借咏古抒怀,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眷怀祖国的思想,是无可非议的。
3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2、地下埋着千年的忠⾻,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呢。
3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5、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36、岂能将⽟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谁为辅佐⾂。
3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句,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全文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39、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周瑜率领吴兵借东南风势放火向西部蔓延烧毁了曹操的战旗(和战船);群雄争霸的年代,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与曹操)对阵不需要借用长矛利剑,(仅用火攻击)就已经把曹操(领兵南下攻吴,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用铁链将战船首尾联结)的百万军队挫败了。----通过对战斗的描述周瑜(与诸葛联合)击败曹操强敌的英明策略、赞美了周瑜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不朽功绩。
40、映阶碧草自春色,
41、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
42、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43、三顾频烦天下计,
44、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
45、《蜀相》
4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47、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8、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9、隔叶黄鹂空好音。
50、颔联写昭君出塞的故事。十四字,抵得上一部王昭君传记,这是何等高超的概括凝炼之功,昭君辞汉,远嫁匈奴,葬身荒漠,只留下一抔黄土朝着衰草斜阳。工巧对仗,双声迭韵,推敲语词,饱含深情,诗人在倾全力歌唱。“一去”、“独留”都寓有无边的感慨。“连”字写出昭君虽远行千里,却心系故国;“向”字表现了孤魂异域的悲怆凄凉。
51、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52、诗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53、咏史•赤壁--周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54、咏史诗:一种是对古史抒发己见或是怀念,例如《赤壁》杜牧另一种是借古讽今,对现今政治纰漏的不满或是对统治者的告诫,例如《咏史》左思咏怀诗:范围广,部分咏史诗可包括于内,咏怀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例如《咏梅》等咏史诗中大多会包含典故,会出现事情人物,而咏怀诗多是有个意象来寄托作者情感个人总结,有纰漏处请谅解,谢
55、《越中览古》
56、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5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58、颈联再写昭君出塞,从而讽刺汉元帝昏庸,寄托对昭君的哀怜。凭画图而辨宫女容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可想而知。“春风”般的美貌反遭嫉妒暗算,确实令人不平,而诗人杜甫的遭遇又何尝不是如此!昭君葬身他乡,只有玉饰丁当作响,在凄凉的月夜,伴孤魂随北风飘归汉朝。怀古伤情,哀思缕缕,一个“空”字,寄托无限惆怅。这两句明暗相伴,因果相生,有声有色,情景交融。
59、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0、杜甫没有以咏史为题目的诗词。李商隐的咏史却非常有名。原文为:
61、《贾生》
62、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63、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64、王昭君是汉元帝宫人,由于她的特殊遭遇,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在以昭君为题的连篇累牍的诗文中,杜甫的这首七律是皎皎者。
65、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66、不要希望⽤美好的容颜,去⽌息胡⼈的⼲⼽。
67、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68、唐.杜牧。
69、《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70、唐·杜甫
71、唐.李白。
72、唐.李商隐。
73、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7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5、诗曰:“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76、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远去一作: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