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儿童的视觉,用比喻手法写鹅的外形与动作。
2、fěnshēnsuìgǔhúnbùpà
3、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宿建德江》
6、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7、《小儿垂钓》
8、cèzuòméitáicǎoyìngshēn
9、路人借问遥招手,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1、húmǎyīběifēng,yuèniǎocháonánzhī。
12、fúyúnbìbáirì,yóuzǐbúgùfǎn。
13、李白[唐代]
14、隐娘说: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并直述自己的感受。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15、【唐】孟浩然
16、《锄禾》
17、xiàngqùrìyǐyuǎn,yīdàirìyǐhuǎn。
18、怕得鱼惊不应人.
19、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0、隐娘说: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2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22、隐娘说: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23、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2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6、《春晓》
27、péngtóuzhìzǐxuéchuílún
28、唐代:李白
29、隐娘说:《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3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3、作者:于谦
3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5、我国唐代被称为大唐盛世。唐代是一个国家兴盛经济发达的鼎盛时期。其中涌现出许多诗人作家,包括:杜莆、王维、李白、骆宾王等等诗作名扬天下。其中罗宾王的幼儿唐诗作品: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就是典型的3—6岁幼儿唐诗三百首无言绝句。
3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9、《静夜思》
40、侧坐莓苔草映身.
4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2、咏鹅(唐朝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44、佚名〔两汉〕
45、dàolùzǔqiězhǎng,huìmiànānkězhī?
4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7、隐娘说: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48、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9、(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0、、《登鹳雀楼》
51、liâhuǒfãnshāoruîděngxián
5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3、【唐】王之涣
5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5、要留清白在人间。
56、作者简介:
57、粉身碎骨浑不怕,
58、梅花(宋朝王安石)
59、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60、、《静夜思》
61、隐娘说:本诗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62、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63、xiǎoérchuídiào
64、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65、【唐】柳宗元
66、yàoliúqīngbáizàirãnjiān
67、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68、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0、【唐】李绅
71、tángdàihúlìngnéng
72、【唐】贾岛
7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4、隐娘说: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75、hánghángzhònghángháng,yǔjun1shēngbiélí。
76、lùrénjièwènyáozhāoshǒu
77、行行重行行
78、唐代:王之涣
79、pàdéyújīngbùyìngrén
80、【唐】刘长卿
81、《寻隐者不遇》
82、【唐】李商隐
8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84、xiàngqùwànyúlǐ,gèzàitiānyīyá。
85、隐娘说: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8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8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8、山村咏怀
89、千锤万击出深山,
9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1、蓬头稚子学垂纶,
9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93、qìjuānwùfùdào,nǔlìjiācānfàn。
94、烈火焚烧若等闲。
9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6、《登乐游原》
97、sījun1lìngrénlǎo,suìyuèhūyǐwǎn。
9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9、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100、【唐】王维
101、【唐】李白
102、宋之问[唐代]
103、隐娘说: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诗中叙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想要看得远,必须登得高。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诗中所体现的积极的进取态度,使得这首诗多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104、唐代胡令能
105、qiānchuíwànjīchūshēnshān
106、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107、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08、《江雪》
109、(凌寒:冒着严寒)
110、隐娘说:《江雪》是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111、《相思》
112、《登鹳雀楼》
113、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