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悯农(其二)》(诵读)唐·李绅
2、《池上》(必背★)唐·白居易
3、清代·查慎行
4、作品译文
5、cǎopùhéngyěliùqīlǐ,dínòngwǎnfēngsānsìshēng。
6、这首诗的朗读也是这样。
7、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8、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1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1、《牧童》赏析:
12、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1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4、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5、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6、《春晓》(必背★)唐·孟浩然
1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8、《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19、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20、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21、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2、《敕勒歌》北朝民歌
23、hésuōchūlínchūnyǔxì,lúguǎnwòchuīsuōcǎolǜ。
24、作者:袁枚
25、《江南》(诵读)汉乐府
2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7、《夜书所见》
28、《咏鹅》(诵读)唐·骆宾王
29、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30、《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31、《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32、柳宗元〔唐代〕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3、guīláibǎofànhuánghūnhòu,bùtuōsuōyīwòyuèmíng。
34、查慎行〔清代〕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3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6、《风》(诵读)唐·李峤
37、《出塞》唐·王昌龄
38、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3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0、《从军行》唐·王昌龄
4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42、《画》(必背★)唐·王维
43、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4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6、《静夜思》(必背★)唐·李白
47、作者:叶绍翁
48、辛弃疾〔宋代〕
49、《所见》清·袁枚
50、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51、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52、《赠汪伦》唐·李白
53、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5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56、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57、舟夜书所见
58、《鹿柴》唐·王维
59、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60、zhāomùniú,mùniúxiàjiāngqū。
61、牧童牧童词拼音版注音:
62、《牧童》拼音版注音:
63、《小池》(必背★)宋·杨万里
64、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朗读停顿一般是二三。这样停顿在朗诵时有利于对各个诗句的内容做具体而灵活的处理,能够增强诗味,可以更好地体味诗情,展现诗的意境。
65、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66、《古朗月行》(节选)(诵读)唐·李白
67、《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68、《舟夜书所见》
6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7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71、【讲解】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72、《牧童》翻译:
73、《山行》唐·杜牧
74、yèmùniú,mùniúdùcūngǔ。
75、始得西山宴游记
76、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77、《游子吟》唐·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