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6、[jìn]1.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后两句,表面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表达了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
8、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9、古诗若要竖着写,是从上到下,自右到左的顺序来书写的。
10、[gèng]愈加,再:~加。~好。~上一层楼。
11、经历:少(shào)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12、登鹳雀楼
13、朝代:唐代
14、《登鹳雀楼》这首诗里描写了“夕阳”(白日)、”山“、“黄河”、”海“(想象)等景物。
15、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
16、【赏析】: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后两句,表面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表达了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18、作者:王之涣
19、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20、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1、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22、答:【尽】
23、[jǐn]1.极,最:~底下。
24、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25、【原诗】:登鹳雀楼
26、【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
27、[gēng]1.改变,改换:~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28、白日:太阳。3.尽:消失。4.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穷:尽,使达到极点。6.千里目:眼界宽阔。7.更:再。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编辑本段]【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诗意〗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